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先叫父親,後叫母親。

先叫父親,後叫母親。

前呼父,後呼母,意為稱贊地方官員政績卓著。

成語的發音:ǔ

成語釋義:趙:指漢朝召信大臣;杜:指東漢時期杜甫的詩。趙新琛、杜氏先後任南陽知府,行善積德。表揚地方官員的傑出成就

成語出處:南朝葉凡《後漢書·杜氏傳》:“前有父,後有母。”

情感色彩:褒義成語

成語的用法:作主語、賓語和定語;用來誇地方官。

成語結構:組合成語

世代時間:古代成語

成語例子:梁有《龍文鞭影》第壹卷:“喚父杜牧,師洋。”

典源:《韓曙·李勛·趙專·陳新傳》:“(趙)待百姓如子,其住處如是描寫。成了大買賣,縣裏種了莊稼,種了田,百姓也歸了,戶口也翻了壹倍,賊獄官司也不打了。官民親信,名喚父。”《後漢書·杜氏傳》:“杜氏為君子,河內畫人。七年,遷至南陽府。勤儉持家,政治冷靜,善於策劃,通過懲治暴力和威脅他人來挽回對人民的愛。當時人們願意稱信臣,所以南陽說:‘先稱父,後稱母。

釋義及用法:趙和杜氏都做過南陽知府,仁厚愛民,南陽人把他們比作自己的父母。後來,這個代號被用來表揚關心人民疾苦的地方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