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孔子如來——(21)放過自己吧

孔子如來——(21)放過自己吧

2018 10 1閱讀分享日21

孔子如來——(21)放過自己吧

伯夷和舒淇這對古今第壹兄弟的事跡,可以用四個四字成語來概括:兄弟放國,拍馬諫,羞辱蘇洲,餓死壽陽。在《論語》中,四次五次提到,都是孔子正面評價。(註:這都是因為伯夷舒淇的行為符合儒家價值觀。按照儒家的說法,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妳能得到什麽名利,而在於妳對社會做出了什麽貢獻,體現在後人對妳的評價上。這就是所謂的千古功名。

有意思的是,其中有兩篇是關於自己是否有“委屈”的。

壹個是回答子貢的問題:這兩個人是不是很怨恨自己推了君主的位置,最後卻不得好死?孔子的回答是:“求仁得仁有什麽好抱怨的?”

壹個是《論語》。公冶長》,孔子在其中說:“伯夷、叔齊不思舊惡,而以望報怨。”對於這句話的後半句,有人理解為(來自他人的)怨恨少了。也有道理。但還是少點怨恨好(錢穆先生理解的)。心中沒有怨恨,沒有對別人的不滿,這就是清凈自己的心。現代人講健康排毒很重要,排出體內毒素更重要,但排出心理和精神毒素更重要。

?這不是讓我們放過別人,而是讓我們放過自己,對自己好。康德說:憤怒是用別人的缺點來懲罰自己。然而,讓我們憤怒和怨恨的,真的是別人的缺點嗎?或者說,我們真的有討厭別人的道德優勢嗎?

“《論語》。立人”孔子說:“為利而行,多怨而行。”

?壹切都是按照盈利的目的去做,心裏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怨恨。原來,當我們討厭別人的時候,不是因為我們對別人的道德期望失敗了,而是因為我們對別人的利益失敗了!別人引起我們反感的原因,不是他們達不到道德要求,而是他們達不到我們的利益!當我們討厭別人,指責別人的時候,我們就沒有那麽高尚了!

為什麽要把心中生起的怨恨鍛造成道德本源?因為如果妳不打扮成道德的壹方,妳就沒有指責別人的資本。這是自欺欺人,但往往是無意識的,下意識做的。

那麽如何避免這種不道德不健康的負面情緒呢?《論語》中的孔子說:“肯仁者,無惡也。”——如果是仁中有意,就不會有對他人的厭惡。即使別人有缺點,他的厭惡也是基於希望自己變好或者愛。

《論語·衛靈公》中的孔子:“俯首稱臣,輕責他人,遠非怨天尤人。”——嚴於律己,望他人寬以待人。哪裏會有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