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中國情書首映。文化綜藝節目有哪些亮點?

中國情書首映。文化綜藝節目有哪些亮點?

文化節目的興起是價值的回歸。

2017年初,熒屏上流行文化類節目。《見字如面》第壹季播出過半。雖然沒有眼花繚亂的舞臺包裝和激烈的賽制,但是壹封信壹個人讓觀眾陷入了故事中,豆瓣評分高達9分。《中國詩歌大會》第二季不久前落下帷幕,由詩歌引發的全民討論仍在繼續。節目在豆瓣評分8.5分。《朗讀者》首播後,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3分。在很多綜藝節目“娛樂至死”的情況下,這樣的文化節目被網友譽為“壹股清流”。《中國情書》的首映也叫贊。

其實從2013開始,文化類綜藝節目就從來沒有缺席過。

從2013的漢字聽寫大會,到2014的中國成語大會,再到現在的視字如面,總導演關壹直被稱為“文化頑主”。在玩轉漢字和成語之後,關在《以字為面》中對中國從古至今的字母進行了集中掃描和梳理,開始了字母文化領域的新征程。張國立、張涵予、歸亞蕾、安吉爾、何冰、林更新、王耀慶等八位明星用聲音扮演編劇,朗讀歷史上的字母。

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最初嘗試做文化類節目,並不是因為有前瞻性,而是壹種“面向未來”的選擇。“我們的文化產品和精神生活需要多樣的生態和品種。然而,現實是我們每個人讀書的時間太少,娛樂的時間太多。在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壹直有壹種主流。如果時間再長壹點,人類文化的自我修復能力就會發揮作用。”

如今,壹檔新的文化節目《中國情書》首映場場爆滿。目前碎片化閱讀成為主流,深度閱讀逐漸式微。雖然有超過壹半的人表示非常願意“用紙質書閱讀”,但當強大的社會生存壓力迫使人們的精力向工作傾斜時,用於閱讀的時間直線下降。這可能不完全是因為人們對文學價值的忽視,主流媒體也缺乏閱讀氛圍和倡導文化價值觀的功能。

在這樣的社會現實和需求下,文化類節目迎來了絕佳的契機。在滿屏娛樂綜藝中,文化節目層出不窮似乎是時代的必然,也是價值的回歸。當觀眾的眼中充滿了娛樂,新的需求自然會產生——質疑自己,質疑世界,尋求答案。高質量的文化節目生逢其時。“高”來自文學素養,“不冷”靠情懷,用真摯的感情讓文化更平易近人。

現實生活往往是碎片化的,拿出來安靜閱讀、讀詩、寫信的時間越來越少。當人們的眼中充斥著滿屏的娛樂節目時,他們的表情是在笑,心裏卻是空的。也是《把文字當臉》、《朗讀者》等文化類節目讓我們如此推崇的原因。

人情彰顯文學之美,人文情懷加深節目厚度。在書信、詩詞、文章的背後,那些故事和情感總能帶給我們精神上的嗡嗡聲。

比如看完花谷夫婦26年的感情故事,不僅董卿會想到沈從文的那句“我們相愛了壹輩子,但還是太短了”,妳我也會想到。而且很多小朋友也在跟著“中國詩詞大會”。很多詩句他可能壹時理解不了,但他去郊遊也會想起壹句話:“閑來無事可知東風,花花綠綠總為春。”隨著年齡的增長,妳也可能在某個瞬間頓悟:“回望蕭瑟處,回家,風雨無阻。”

無聲,它滋潤萬物。

這些文化節目是壹場激蕩情感的文化盛宴。高高興興去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