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語是中國民間文學的壹種特殊形式,在古代被稱為“通用語”或“隱語”。它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各國大臣經常用暗示和比喻來映射事物,以說服君主采納自己的想法,並逐漸形成謎語。在漢代,壹些文人經常用詩歌和典故來制作謎語,於是出現了形、音、義上的物謎和詞謎。南北朝時,文人常以解謎、猜謎來搏智,制謎技藝逐漸成熟。
北宋時期,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文化娛樂生活逐漸豐富,猜謎語成為市民的壹大樂趣。南宋時,元宵節時,人們會在燈籠上寫下自己的謎語,供人們在觀賞燈籠的同時娛樂,即解開燈籠上的謎語。到了明清時期,元宵節猜燈謎活動更加流行,出現了專門的猜燈謎作品。就這樣,謎語成了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