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成語“拋磚引玉”是什麽意思?

成語“拋磚引玉”是什麽意思?

舍小利而求大利

[ pāo zhuān yǐn yù ]

基本解釋

拋磚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觀點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觀點或好作品。

詳細說明

解釋:拋磚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觀點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觀點或好作品。

出自:松石道元《景德鄧川錄》卷十:“比引玉,卻引壹墜。”

例:剛才妳家仆人白費口舌,說了很多頭銜,本來是~。我以為我會向他們學習,沒想到是這樣!◎李晴如真《鏡花緣》第十八回。

語法:聯動;As謂語、定語、賓語、從句;用於謙虛的話

例句

我的話只是~,希望能引起大家的發言興趣,請大家說說自己的高見。

成語故事

唐朝時,壹位高僧掌管昭君觀音寺多年。相傳他對參禪的僧人要求非常嚴格,每個人都要靜坐專註,從不理會外界的任何幹擾,從而達到壹種靜心不動的狀態。有壹天,晚上和尚們開會,從禪師那裏,故意說:“今晚回答,會有聽過佛法的人出來。”此時,弟子們都要盤腿而坐,閉目凝神,不要晃動。就壹個小和尚,不耐煩了,裝成提問者,走出來拜。他從撣子上瞟了他壹眼,慢吞吞地說:“剛才扔了壹塊磚來吸引玉石,卻引來壹塊比磚頭還不如的土坯!”另外,還有壹個故事吸引了玉。據歷代詩文書記及談證,唐代詩人趙佗以其名句“壹笛使人倚樓”,深得大詩人杜牧賞識,故人們稱他為“趙壹樓”。當時另壹個叫常建的詩人,壹直很佩服趙佗的詩歌才華。他聽說趙桓來到了無棣,並期望他壹定會參觀靈巖寺。他先趕到靈巖,在殿前的山墻上寫了壹首詩,希望趙桓看到後能補充兩句,延續成詩。果然,趙匡胤遊覽靈巖寺時,看到墻上的兩句詩,忍不住迸發出詩情。他順手在後面續了兩句,組成了壹首完整的詩。常健的詩不如趙薇寫得好。他引出趙薇的美句和拙劣的詩句,後人把這種做法稱為“拋磚引玉”。其實常健和趙薇不是同時代的人。他們各自的活動相隔百年之多,續詩說不可信。正因為這個故事很有名,人們才承認它是“拋磚引玉”這個成語的來源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