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密不可分的起源:
司馬遷《史記·西漢呂忠廉鄒楊列傳》:“感於心,行於行,近於膠漆,坤弟不能離,豈惑於眾人乎?”西漢時期,鄒楊和梅成因為不聽吳王劉濞的勸阻,逃到梁孝王劉武避難。的大臣宮嫉妒的才能,陷害了他們,迫使逮捕了。鄒楊在獄中給劉武寫了壹封信,內容包括“感於心,行於行,親如膠”劉武深受感動,釋放了他。
可見“分不開”原本是形容友誼的。那麽,為什麽後來演變成壹個形容愛情的詞呢?
要真正理解“分不開”,要從古代的“漆”說起。與現代化學品不同的是,古漆是取自漆樹樹皮的純生物塗層,因為需要摻入桐油等油性溶劑,所以也叫“漆”。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我們的祖先不再滿足於用油漆作為塗層來保護器物表面,而是最大限度地開發了油漆的裝飾功能——漆器。早期漆器的表面仍然使用油漆,但有更多的顏色和圖案。
秦漢時期的漆器
隨著膠漆的發明,漆器才真正開始向藝術發展,漆和膠有很高的互溶性,就像酒精和水壹樣。壹旦混在壹起就分不開了,所以有句詩說:妳用膠水澆漆,誰能留下這個?(《古詩十九首,客自遠方來》)
油漆在常溫下是液體,在器具表面只能形成壹層漆膜,而膠水漆可以凝結成固體狀態,可以多層疊加。如果膠漆層層重疊到壹定厚度,再“勾”(漆雕的專用詞),就可以得到極其鮮艷細膩的美麗圖案,甚至浮雕圖形。如果將不同顏色的漆層交錯排列,經過匠人巧手的挑染,成品的華麗質感是其他任何材料無法比擬的。
漆器工藝自秦漢以來達到了技藝和社會地位的雙峰,但在現代仍然是非常高雅高檔的工藝品!
紅漆器,“福祿壽”圖案盤,所有雕刻都是在膠漆層中完成的。
漆寶:仿“針刻彩繪雙層九子漆”,不同的顏色來自不同的膠層。
現代漆碗。雖然比不上古代漆器的加工難度和藝術價值,但卻很好地體現了粘漆的特點。古人常用“黑”“漆”來形容美目美發,確實是壹個非常貼切的比喻。
在離家更近的地方,“不可分割”這個詞已經成為夫妻愛情的同義詞,原因有三:
漆器(1)在古代非常普遍,從日常的餐具、容器,到高樓上的祭祀用具、禮器。“膠漆”的概念深入人心,所以梁王劉武理解了“近如膠漆”的描述,深受感動,大概就像現代人對“水乳交融”的理解壹樣。
(2)漆是可溶不可分的,可以長期保存。漆制品美,用漆比喻夫妻,寓意美好。
(3)“膠水漆”諧音“老婆”,顏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