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語文(必修)》的內容分為閱讀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名著導讀四個部分。其中,梳理與探究是體現新世紀高中語文課程改革精神的教材內容,與閱讀鑒賞和表達交流壹起納入課內學習計劃。受傳統教學習慣的影響,我們往往重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鑒賞”和“表達與交流”部分,而忽視甚至漠視“梳理與探究”部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通過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在五個方面得到發展,其中第壹個方面是“積累與整合”,第五個方面是“發現與創新”,而“梳理與探索”正是根據這兩個方面設計的,值得重視。“梳理探索”是壹個全新的內容,屬於開創性的工作。沒有以前的經驗可供參考。對於教師來說,這部分教學是嚴峻的挑戰,也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在此,我嘗試設計必修題目《成語:中國文化縮影景觀》的教學。
對成語進行梳理,教材提供了三個方面,即成語的來源和結構、成語的使用和成語與文化。“成語的來源和結構”重點是對成語的理解。通過對成語來源的梳理,可以學到很多重要的古代經典,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厚文化積澱;梳理成語結構也有助於學生理解成語。但由於漢語學習淡化語法,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很少學習語法,語法本身的復雜性可能會降低學生對成語梳理的興趣。從“成語與文化”方面,可以了解古人的日常生活和古代科技的發展水平。但是,漢語成語數量眾多,包羅萬象,成語的內涵和中國文化的內涵壹樣豐富。但是這門課的教學時間只有1到2個小時。如果找不到正確的梳理和探索的角度,教學內容可能是膚淺的或片面的,很難實現課本上所說的“透過這個窗口,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文化的全貌。”“成語的運用”包括對成語的理解,並高於對成語的理解。學習成語的主要目的是正確理解和熟練運用成語,成語的運用與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容易引起學生的梳理興趣。但“成語的使用”也是寬泛的,需要將這壹教學內容具體化。考慮到人們經常誤用成語,這個題目的範圍縮小到“成語的正確使用”。要求學生收集媒體誤用成語的例子,以便正確理解容易被誤用的成語,豐富自己的成語積累,強化正確使用成語的意識。
第二,談談學習情況
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學了很多成語,但對大部分成語壹知半解,對成語的誤用不夠敏感。所以,當他們被要求收集被媒體誤用成語的例子時,他們覺得有趣又尷尬,不知道哪些是錯的,哪些不是。報刊上誤用成語的例子很多,但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壹壹查出來。妳可以通過互聯網收集別人整理的信息。高壹學生有壹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正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他們可以在課後利用互聯網收集信息,利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以便在課堂上交流和整理探究的結果。這樣,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會更好。問題是雖然學生是全縣最好的,學習能力也很強,但是大部分住校,在教室外用電腦,上網都不方便。這就需要更加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合作。
三、口語教學方法的設計
本教學設計旨在實踐以下教育教學理念:
1.抓住“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起來摘桃子”。
高壹學生積累了壹定量的成語。如果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成語接龍,或者做“_ _近視、老_ _舔、_ _虎視眈眈、等_ _、盼_ _、畫_ _夠”之類的歌詞練習,也許學生會很開心,課堂會很熱鬧,但學生原有的成語庫就不壹定了。高壹學生掌握的成語數量並不多,大部分還不了解“書多得寫不完”、“刻意”、“熱”等成語,或者聽說過這些成語但不能正確使用。讓學生整理出容易用錯的成語。這項學習任務具有挑戰性,但並不太難。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壹跳摘桃子”,對學習既有興趣又有信心。
2.從課內到課外,提供更多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語文學習應該有“大語文”的概念,“語文學習的延伸等於生命的延伸”。語文學習的課堂時間有限,但課後學習語文的時間和空間更多。學生在哪裏都可以學中文,關鍵是老師能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力。這種教學設計強調學生課前和課後的準備。課後學生必須花大量時間收集和整理資料。課堂只是學生展示學習成果、交流學習經驗的舞臺。
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教育是壹門非常特殊的藝術,學生必須能夠自學。我們要努力讓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3.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分組收集媒體誤用成語的例子,分組互相學習。然後,各組在課堂上交換結果,互相學習。課後,各組合作將容易被誤用的成語整理成小冊子,並與同年級其他班級進行交流,分享整個年級成語梳理和探索的成果。合作學習有利於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盡量讓學生學會合作和分享。
4.整合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讓學習更有效率。
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收集資料,利用Powerpoint軟件和多媒體技術展示梳理和探索的成果,讓信息技術的運用讓語文學習更加便捷高效,同時在語文學習中鞏固信息技術知識。
5.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教師不僅要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還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引導。這節課需要教師的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課前,教師不僅要調動學生參與成語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還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適當分組,引導學生收集和整理材料;課堂上,教師要組織學生匯報交流梳理探究的成果,根據學生之間的互動(聽課學生——班內其他學生)進行糾正或引導或補充,更多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生成。
第四,談談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梳理與探索”這門課,課前壹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外壹定要讓學生花大量的時間收集資料。安排全班同學分組(根據成語誤用類型如不當表揚批評,尋找詞語意義等。)收集媒體上錯誤成語的例子並找出成語的正確意思,並做書面作業交給小組長。小組長組織全組學生學習小組收集的成語,然後選擇學生普遍認為最容易誤用的三個成語,做壹個陳述(包括誤用成語的例子和成語的解釋),以便在課堂上與其他小組交流。
2.課堂介紹。
(教師安排匯報和交流活動)
課堂上主要讓學生拿出梳理結果,與其他小組交流。因為時間關系,只邀請三組的演講者上臺講三個該組認為最容易被誤用的成語。請其他同學認真聽,有問題立即向演講者提問,隨時準備好被演講者邀請用成語造句。
3.選出三組演講者輪流上臺解釋成語。
(每人講三個成語大概需要8-10分鐘。)
這是這門課最重要的部分。主講人用課前做的演示文稿講解成語,分析錯誤,隨機讓學生用成語造句,檢驗講課和講課的效果。畢竟說話的人也是學生。有些成語可能理解不正確,有些難點可能分析不透或者分析不全面不深入,學生的回答可能壹時答不上來,這就需要老師的幫助。教師絕不能成為旁觀者,無所事事,而應該跟著課堂走,讓課堂在深度和廣度上挖掘和延伸。
4.教師總結交流活動。
(讓學生說出劃線部分的習慣用語)
老師總結如下:媒體誤用成語的現象屢見不鮮,並不新奇(並不少見)。媒體誤用成語有什麽問題?成語誤用的原因,從根本上說,是沒有完全理解。要準確運用成語,就要平時長期積累。我們學習漢語的課堂時間是有限的,但課後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學習漢語。學生要註意觀察語言現象,從自己習慣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今天,在我們根據成語誤用的類型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小組中,只有這三個小組上來展示他們的成就,並且只展示了其中的三個。他們所說的九個成語只是龐大成語數量(九根牛壹毛)的極小壹部分。課後,同學們要將妳們組收集的媒體誤用成語的例子與其他組進行交流,並共同努力將這些容易誤用的成語整理成小冊子(這是本課的作業),以便與其他班級交流,分享成語梳理和探索的成果。
5.在課堂上練習正確使用成語。
考慮到講了這些誤用成語的例子後,學生可能會因為成語容易被誤用而不敢使用成語,老師的投影顯示了冰心《憶讀》中的壹段話:“對於現代文藝作品來說,那些寫得模模糊糊、堆砌了許多華麗詞藻的浪漫文字,第壹眼就從我的腦海中抹去了,但那些充滿真情實感,非常樸實簡單。“無病呻吟”、“風情萬種”、“浪漫愛情”、“情不自禁”等成語的使用,可以使語言簡潔優雅,讓學生認識到恰當使用成語可以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因為它們簡潔明了。指出別人誤用成語是為了促進自己正確使用成語。接下來,讓學生練習正確使用成語——讓學生寫兩三句關於這節課的話(環境和氛圍,同學和老師的表現,學習效果等。),並要求他們使用壹兩個成語。
動詞 (verb的縮寫)演講摘要
以上是我對“正確使用成語”的理解,以及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和方法。在設計課堂時,我充分考慮各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力求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設置情境,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交流中提高知識和能力,獲得心靈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