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講故事的前提是什麽?

講故事的前提是什麽?

縱觀古今,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有壹些聖賢或哲人。當境界達到相當的高度,他們對壹切的看法都不壹樣,但義是壹樣的。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多讀書,經常反思,提升自己,獲得智慧和自由!

我比較喜歡莊子,我比較認同佛教。其實講好故事並不難。關鍵是自我意識和覺醒。

比如很多人都知道醫院的手術室裏有個東西叫無影燈,就是手術臺上方的環形燈。大多數人不了解,認為燈很神秘,其實很簡單,就是壹個圈燈。大家有沒有發現,當光線從左上角來的時候,自然會在右下角產生陰影。但如果右上角有光,那麽這個影子就不存在。如果是壹圈燈,自然不會有影子。

做手術的醫生需要非常專註,這關系到壹條生命,所以壹定不能有差錯,不能因為光線反射出壹個影子而影響判斷,所以才有了這種設計的燈。很多人不明白這不是他們的錯,而是他們的認知有限。

莊子在《逍遙遊》中提到:不知朝之命運,不知春秋。

這句話是什麽意思?翻譯過來就是:早上破土而出的蘑菇(蘑菇的壹種),不知道什麽叫不吉利(古代正月初壹叫新月),什麽叫新月(月的最後壹天叫不吉利)。夏天出生的蟬通常在秋天死去,所以它不知道壹年有春天和秋天。這就是認知的局限性,我們經常把它描述為坐井觀天的青蛙。

妳的知識來自妳的視角和視野。壹個心胸狹隘的人,很容易看到別人的黑暗;壹個視野開闊的人很容易看到世界上到處都是機會,甚至可以利用這些機會。

就拿今年的四大熱門劇來說吧,《我的前半生》,《歡樂頌2》,《楚喬傳》,《三生石三》,《十裏桃花》。這四部劇雖然都有現代戲和古裝,但觀看體驗卻非常相似。它讓妳感到膚淺和憤怒,但妳會忍著誠實地閱讀它。與高收視率、高播放量、高話題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四部劇的評分只在及格線徘徊,不管口碑如何。在譴責渣男的欺騙和陰謀的同時,女人們用她們僅存的理智感受到了壹件事。即使這四部劇的故事背景相距甚遠,但撥動女性觀眾神經的情節卻十分相似。能把妳摁倒在沙發上的,是源於妳內心自我偏見的套路。

我們來分析壹下。首先,所有的電視劇都觸及了無數對女性的幻想。這個男人必須有錢,英俊,無所不能。其次,用“處女情結”的絕對“老梗”、陰險的“小三”、“防火防盜防閨蜜”來激怒女性,讓女生有截圖罵人的動力,完成自我交流。然後就是宮鬥、宅鬥的場面,之所以受到青睞,是因為在男性主導的輿論場中,女性需要戰勝同性才能獲得成就感。再加上根深蒂固的封建觀念,女人的成功需要男人的寵愛和愛來證明。形成尖銳的話題漩渦,引爆輿論。

這就是導演和編劇認知視野的高明之處。妳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他們看的是所有人的眼光。

《心經》裏有壹句話,無明無明。

這句話很有意思,就是說哪裏有陰影,哪裏就叫無知。那麽是什麽擋住了妳看到的東西,讓妳產生了心理陰影呢?那個障礙是什麽?其實心經已經告訴妳答案了,那個障礙就是妳的偏見。

關於偏見,莊子在《逍遙遊》中說:無我之人,神人無用,聖人無名。《金剛經》裏也有四句:無我、無我、無眾生、無長生。

其實莊子說的和金剛經裏說的其實是壹回事。現實中,每個人都被這些個人意識綁架,比如,我有用,我沒用,我需要刷存在感,在這些漩渦中掙紮。難道不知道莊子壹生都在和這些世俗的東西作鬥爭,研究如何不被各種各樣的東西綁架嗎?而佛教的貪、癡、疑、怨、怒、煩,其實恰好是因為我們有壹個人相、壹個人相、壹個人相、壹個長壽相。用莊子的話來說,我們被壹種模糊的內在的真與假、美與醜、權利、有用、人生意義的觀念綁架了。

所以大智慧的人,到了壹定的境界,也會有類似的感受,其實就是成為壹個內在的自我,自在,自由,自信的人。有了這樣的心智模式和心理能量,自然,壹切都不會給他帶來太多的感情困擾。

比如《論語》裏有壹句話:不知道,不在乎,不是君子嗎?

也就是為什麽被統稱為君子的人,在別人不理解他,誤解他的時候,可以不生氣?不是因為他的品格高尚,也不是因為他被訓練成不生氣,不哭泣,不放棄,而是因為他有更廣闊的智慧,他能看到別人不了解妳,妳也不了解別人這個簡單的事實。用壹句很流行的話來說,叫:如果所有人都能理解妳,妳有什麽好平凡的?

這些古聖先賢的所有理論和經驗都告訴我們壹個結果,那就是向內尋求完整的自我救贖。就像菩薩說的,求自己不如求別人。所以壹定要學會自問,也就是佛教徒所說的內觀。

最後,我們來學習壹個簡單的內省方法。

學會靜坐不僅是壹種宗教行為,也是壹門有著幾千年歷史的精神科學。儒家有言:知止後定,則能平,則能靜,則能安,則能思,則能得。佛教也有雲:從禁欲到生活,從決心到智慧。冥想是妳和內在的自己交朋友,這樣妳才能學會最專註於冥想。

當妳能靜下心來冥想的時候,再回到那天發生的事情。找到最讓妳惱火的人或事。因為這個最讓妳煩惱的人或事,真的會幫妳找到煩惱的原因。讓妳不快樂的原因是妳內心的恐懼,內心的分離,內心的擔憂。

當妳明白那只是壹個概念上的假設,也許妳就可以放下與它的對抗。妳不需要告訴任何人,但妳必須自己知道妳在戰鬥什麽。這種習慣性的對抗讓我們不知道如何去愛,甚至不知道如何去愛自己,讓我們去恨,讓我們無法接受壹切,讓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成為競爭對手。它讓我們不開心,讓我們最終有很多遺憾。

孔子說:仁者無敵。

他老人家的意思是,壹個真正接近幸福狀態,有廣泛同情心和智慧的人,是不會輕易樹敵的。在與眾生互動的過程中,他壹定會拋棄自己的分離和個人偏見,找到與眾生和諧相處的方法。

而這壹切都來自於我們自己對真理的洞察和理解。

由此看來,任何不好的睡眠都與妳內心的某種對抗有關。找到它,找到它,解開它,接受它。當妳救贖了自己,第二天早上妳會發現自己像個孩子壹樣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