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小米又要造車了?這次會成功嗎?

小米又要造車了?這次會成功嗎?

小米,已經透露要重新造車了。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據多個消息來源,小米集團決定造車,並將造車計劃定為戰略決策。而且造車這件事很可能是雷軍主導的。

15造車消息傳出後的5分鐘,小米集團股價迎來超過10%的漲幅。雖然後來漲幅有所回落,但收盤時仍有6%以上的漲幅,可見現在資本市場對汽車的追捧程度有多高,有多火。

這壹次,小米集團給媒體的回復沒有之前那麽堅定,稱沒有造車計劃,也沒有傳言。相反,“等等看,不是現在”這句話並沒有直接排除這種可能性。

看來這小米車就是壹出戲。

小米造車的壹些信息

其實早在2014年,小米就已經開始在汽車相關領域布局。

2014年,小米投資了地圖導航廠商凱立德。當時哈立德在地圖導航方面還是有壹席之地的。在介紹投資時也表示是為實施車聯網戰略,拓展移動互聯網業務準備資金和資源。

2015年,小米通過順為資本投資蔚來汽車,並參與其A輪投資。而且小米當年申請的專利中,有汽車相關的部分,比如巡航控制、能量補充、車輛控制、導航、輔助駕駛等。,總計10。

2019,小米參與小鵬C輪融資,成為新的戰略合作夥伴。同年,小米蕭艾語音助手與奔馳達成合作,可以通過車內的語音助手控制家中的智能設備。

2020年6月,小米繼續玩梗。當時小米微博發布了壹條微博,上面寫著“造車,我們是認真的”,圖中也有壹輛車。雖然最終的產品只是壹個遙控玩具,整個事情只是小米的營銷手段,但是當時引起的熱議也證明了所有人對小米的汽車都有期待。

上壹次“爆料”是在65438+2020年2月。當時有傳言稱,小米啟動了藍天計劃,與比亞迪壹起打造了“第壹輛年輕人的敞篷車”。海報組織得很好,連敞篷車關閉和打開的畫面都有,甚至還講解了壹些技術參數。

雖然小米官方表示沒有造車計劃,但比亞迪也進行了辟謠。但從目前的時間節點來看,可以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有些東西傳下去就變成真的了。這個敞篷車不壹定是真的,但是小米的車不壹定是假的。小米的車可以說是大概率事件。

妳為什麽選擇造車?

這個問題不僅針對小米,也針對後來進入市場的其他新勢力。答案很簡單。壹個成語可以總結為:有利可圖。

其實不久前,百度也公布了自己的造車計劃。65438+10月11,百度宣布正式成立智能汽車公司,並以整車廠商的身份親自退場參與這壹大趨勢。

其中,吉利控股集團是新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提供廣闊的SEA架構,而百度負責設計、開發、制造、銷售整個產業鏈。順帶壹提,百度自身在人工智能、互聯網技術、自動駕駛方面的積累也會應用到車輛上。

由原機廠提供基礎框架,負責設計、制造等環節的百度,很可能是未來其他企業跨界進入市場的選擇之壹。

如果妳是壹個比較老的手機玩家,在經歷小米手機1和首款紅米手機的誕生時,妳應該很熟悉壹個詞:ODM。這個詞和另壹個詞OEM很像。代工生產可以說是很多家電品牌和數碼品牌常見的生產方式。簡而言之,所有的生產都是按照上遊提供的設計圖紙進行的,實際生產廠家只是壹個“幫忙加工”的身份。蔚來和小鵬在生產初期就選擇了OEM方式。

ODM和OEM的區別在於,OEM是委托制造,ODM是委托設計。前者,委托方是設計方,對能力要求較高。後壹種情況,客戶可以說是產品經理,關鍵部分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可以節省大量研發成本。

可以說,由於特斯拉的進入,現在國內電動車相關產業鏈的布局已經非常完善。只要有錢有心,每個關鍵總成都直接委托給相關零部件供應商進行匹配開發。甚至,只要妳能給出足夠多的報價,妳可以直接讓整機廠為妳定制壹輛車。滴滴出行之前與比亞迪聯合推出的D1車就是這樣壹款產品。滴滴出行不需要知道電機是怎麽生產和標定的,車輛總線是怎麽布局和連接的,也不需要知道懸架的幾何運動,甚至不需要知道不同部件是怎麽集成的,只需要提出相關要求,而比亞迪負責實現滴滴出行提出的所有要求。

所以,擺在小米面前的造車方式其實有幾種。可以像蔚來、小鵬壹樣自己設計整車,各方面加大投入,擁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也可以像百度壹樣,由別人提供基本框架,在此基礎上完成剩下的設計;當然,滴滴也是壹種方式,委托設計+委托生產可以減少很多前期投入。

但無論哪種方式,電動車的R&D和生產門檻都比之前的純燃油車時代低了很多,相關的前期投入也比以前少了很多,這也是近年來各種新生力量誕生的原因之壹。

此外,前期投入低也只是原因之壹。即使投入再低但不能產生相關收益,商人也不會花精力。相對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前景,目前的發展水平還是很低級的狀態,現在進入市場還為時不晚。更有甚者,不知道以後車怎麽用。所謂智能汽車的潛在價值,可以讓小米去爭取。如果能早點入局,占據壹席之地,小米基本會提供大部分個人能用的東西。如智能家居、路由器、手機、平板、電腦等。都是提供的,產生的個人數據很可能帶來巨大且極其穩定的利潤。

妳覺得小米的車怎麽樣?

回答:我不喜歡,但是我什麽都做不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壹個問題,為什麽現在會出現“維斯林”和“特錘”這兩個詞。我覺得原因之壹是新勢力把用戶綁定的太深了,深到我覺得其中壹部分是被“綁架”的。

以前的燃油車時代,我們可以加油,可以去中石化,中石油。妳可以去4S或者外面的維修店進行維修。可以買美孚、道達爾、長城、勝牌、殼牌的油,可以買馬勒、威斯特、博世的濾芯。說實話,只要外面沒有零配件,買燃油車真的可以完全脫離原渠道。

但是,新勢力不壹樣。按照目前的新動力車型來看,官方對車輛的管控程度確實太高了。比如OTA功能,這個功能被看好,它可以更新車輛功能,提供更好的體驗,但最壞的情況是,這是後門嗎?

而且,沒有保養之後,對於新動力車型的車主來說,關於自己的車,只剩下幾件事:行駛和充電。沖鋒的新勢力也是齊頭並進。蔚來更換了發電站,小鵬也有了自己的充電站。可以說,只要新動力願意,自身的服務是可以形成閉環的,這成為了品牌護城河,也深深地捆綁了車主。

另外,如果真的用互聯網思維去經營汽車生活,對個人來說可能是壹場災難。能看到這篇文章的人,大概都是有互聯網生活經驗的人。妳對現在互聯網的產品滿意嗎?不開玩笑,在中國,壹些互聯網廠商的所謂底線真的低得可憐,沒完沒了的廣告,沒完沒了的監控,讓“個人隱私”不再是隱私。

百度李彥宏表示,中國人願意用隱私換取便利。這不是我們的選擇,而是我們根本沒有選擇。就在剛才,我打開小鵬APP想截圖做素材的時候,微信給我提供了壹個Xpeng汽車在朋友圈的廣告。我不敢也不能說有很大的關聯,因為我沒有能力用源代碼反編譯APP查看相關邏輯,也沒有能力黑進相關服務器查看數據,但是這種滋味真的不好受。

而且,如果妳周圍都是特斯拉車主、蔚來車主、小鵬車主,可以對比壹下這三家公司的app。特斯拉app是壹個非常簡單的界面,只有車輛相關的功能,而蔚來和小鵬APP都增加了車友討論、商城等頁面。我相信有方便車友的東西,但這和互聯網的“圈地”“流量”這兩個詞有壹定關系嗎?

摘要

小米造車與否,都是資本的選擇,也是資本的博弈。但是,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車能做得更純粹壹些。只希望在大數據橫行的今天,我真的能在車裏擁有壹片屬於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