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是中國成語,源於春秋時期左丘明的《左傳八年成公》。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能夠迅速順利地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壹般在句子中做謂語、賓語、定語。
成語出處:左丘明《左傳》春秋八年:“楚老師歸,晉侵沈,沈子初鞠躬,學而優則仕,範韓。”君子曰:‘從善如流也!’”後人由此提煉出“從善如流”這個成語。
成語寓意“少數服從多數”是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遵循的規則,但這個規則並不總是正確的,有時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所以,這需要決策者有足夠的遠見。在現實生活中,接受別人提出的正確意見是非常必要的。
情感:好的建議是壹個中性詞。
傳統:善良。
近義:聽從好的建議和忠告。
反義:任性武斷。
成語應用
唐舞靖的《貞觀政要勸誡》:“如果妳聽從好的建議,妳可能無法抓住它。不拒諫,必有所傷。”
《漢書·蘇頌·史》:“我從不畏艱難,兼收並蓄,這是秦漢以來絕無僅有的。”
作家陳伯吹對兒童文學的簡要論述:“在今天的文藝界,我們應該承認自己的錯誤,理性地推理,然後虛心聽取群眾從客觀方面的意見,從善如流。”
作家淩克的《感恩與祝願》:“陶芬同誌虛心接受良言、豁達大度的精神,至今對我是壹種深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