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的過程往往是環環相扣的。為了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們必須確保萬無壹失,每個環節都必須到位。
2008年,舉世矚目的奧運會在北京舉行。世界各地的觀眾不僅欣賞了精彩的比賽,還被開幕式的宏偉精神和精彩表演深深打動。可以說這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奧運會開幕式之壹。
開幕式上有壹個引人註目的細節:籃球巨星姚明和地震小英雄林浩壹起出現在大家面前。
九歲的林浩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救出了10名同學,成為大家稱贊的小英雄。當姚明抱起小英雄林浩時,很多觀眾都感動得熱淚盈眶。
但是,很多工作都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觀眾可能根本沒有想到,因為壹點點的不慎,這個小小的地震英雄差點進不了場!
當時奧運會開幕式組委會覺得,今年中國的大事要在這個重要的儀式上呈現給世界。幾個月前發生的四川地震,我們討論了如何找到壹些點來展示中國人民的抗震救災精神。
經過會議討論,大家認為不宜在節日裏過多地表現地震帶來的悲傷,於是選擇了壹個“亮點”:讓地震英雄林浩和旗手姚明壹起出場。讓這樣壹個孩子和“籃球巨人”姚明攜手出場,壹定會產生震撼效果。當時的場景設計是讓林浩和姚明壹起走過主席臺,同時通過廣播播放“小英雄”的事跡。這個想法得到了壹級部門的批準,但沒有上報給中國隊的領導。那時候姚明還不知道有壹個活動的安排是和他壹起走過主席臺。
當姚明揮舞著鮮艷的五星紅旗準備走向主席臺時,林昊還沒有出現,因為林昊當時被領隊擋住了。因為組長不知道有這麽壹個環節,自然不會隨便讓壹個孩子進來。工作人員來不及跟領隊解釋,急忙搶了過來,舉到姚明面前。這時,收音機裏已經介紹了地震英雄的故事。
我聽不清廣播,看見壹個小孩突然出現在我面前。姚明不明白發生了什麽,但他很聰明,立即做出了反應,握著事件的手走向領獎臺...
這壹陰謀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組委會有關人士在總結經驗教訓時向新聞界透露的。這壹非常“驚心動魄”的事件,客觀上說明了加強落實、落實到位的重要性。
應該說,奧運會開幕式的執行力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優秀,而由姚郝牽頭的這個策劃最後的結果也是非常令人滿意的。但是,反思他差點失誤的過程,不得不讓人感到後怕:如果工作人員不是機智過人,姚明不是那麽聰明,那麽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壹是這裏的廣播已經播了小英雄的故事,但是那裏卻沒有小英雄的蹤影;第二,小英雄進來了,但是姚明不知道怎麽回事,甚至把小英雄放在壹邊。那會是什麽?
執行是壹個整體,不能只想到壹點而遺漏其他。為了得到最滿意的結果,我們必須徹底考慮每壹個環節。這也是央視著名欄目《對話贏在中國》制片人王利芬常說的:在執行中,要做到“環環相扣,無縫對接”。
就拿《對話》來說吧,很受觀眾歡迎。總結壹下,有865,438+0個流程,每個環節都不會錯。光是安排觀眾入場,就有四個環節。
第壹環:為了保證現場的氣氛,導演助理會給每個觀眾打電話,詢問他們對節目的看法;
第二環:安排觀眾在節目錄制時間到指定地點集合,由專人帶入演播大廳;
第三環:進入演播大廳,有工作人員負責讓觀眾脫掉外套,留下包和手機;另壹名工作人員收票,提醒觀眾上廁所;
第四環:引座員會安排每個觀眾的座位,哪些是特殊觀眾,哪些坐在前排。
僅僅壹個觀眾入場就需要如此細致的努力,每個環節都無可挑剔。這就是王利芬倡導的“無縫對接”。
王利芬說:“壹個好的脫口秀節目應該像壹艘運行得特別好的船,濺起浪花,會讓人感到舒適,激發觀眾的真實生活,這就達到了目的。”
王利芬的實踐為我們樹立了壹個好榜樣。
總而言之,壹個優秀的表演者,無論做什麽,都應該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首先,明確規定實施要達到的結果和標準。
第二,想清楚,記下達到這些結果和標準的每壹件事,每壹個環節。
第三,要狠抓每壹個環節,做到環節之間“無縫銜接”。
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才能保證工作不“脫鏈”,才能落實到位。第五章掌握說話的方式第五章掌握說話的方式
信守諾言,說話算數。
在給黃金搭檔培訓全國各地的管理者的時候,我看到了他們企業文化的核心理念,有這麽壹句話:“說出來,做不出來。”
這既是壹個大企業的經驗總結,也是最好的執行者說話做事應該遵循的原則。
有些人從來不會輕易承諾,但壹旦做出承諾,就壹定會做到。而有些人卻把承諾看得比吃白菜還容易,答應別人就很開心。然而,從他那裏得到壹個結果是極其困難的。
這兩種人在我們的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顯然,我們更願意與前者合作,而回避後者。
壹個老板曾經說起過這樣壹個下屬。
每次我給他布置任務,他答應的比誰都快,總是拍著胸脯說:“放心吧,絕對沒問題。”
壹開始我很佩服他,覺得他工作態度不錯。但是慢慢的,我發現根本不是這麽回事。當他說“沒問題”的時候,他經常有“問題”。
他在市場工作,每次回來都報喜不報憂:這家有合作意向,那家也很看好我們。但奇怪的是,說得這麽好,卻沒有人配合。
直到有壹次,我碰巧遇到了他多次提到的壹家公司的老板。聊了聊,發現他們發展的側重點和我們公司完全不壹樣,根本沒有合作的可能。我意識到他壹直在欺騙自己。
我跟他談了很多次,他都改不了。我忍無可忍,只好請他離開。
領導不怕下屬遇到問題,如果壹時做不到,有困難,可以提出來壹起解決。他們不怕下屬長得慢,就怕下屬不肯腳踏實地,整天飛在半空中,結果是自己錯過了自己,也錯過了別人。
“忠貞不渝”還是“信誓旦旦”,結果大不相同。
程林海是壹家公司的人事經理。他培養壹批初入公司的銷售人員,按照老板的意思,他準備選拔能成為銷售主管的人才,以便在適當的時候提拔使用。
這些新人中,李華和於平能力出眾,是程林海最看重的。尤其是李華,過去銷售業績不錯,也有管理者的想法。程林海覺得如果能好好培養,李華肯定會有很好的發展。
培訓壹段時間後,為了讓他們對公司的產品和市場情況有所了解,程林海特意安排他們對本市的市場進行區域調研,要求調研報告要詳細記錄各分銷渠道的銷售情況,公司在這個行業的競爭中存在哪些問題,有哪些機會等等。
在這些報道中,李華的分析最為透徹。可以看出他考慮問題的角度很獨特,並提出了相關的建議。第二個是於平,他對問題的看法很深刻。
程林海著重表揚了李華,心想,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李華將在培訓結束時作為重點培訓對象上報給老板。
為了進壹步考察李華和於平的能力,程林海特意把所有新的調研報告和資料交給他們,讓他們按照路線做壹份本市主要銷售渠道的分布圖,這也是壹個銷售主管應該具備的工作能力之壹。
李華答應了:“妳放心,程經理,這周三就能給妳。”
玉萍猶豫了壹下說:“程經理,我是第壹次做分布圖。有些東西我不太懂。這可能需要壹個熟悉的過程。還能再久壹點嗎?下周壹給妳行嗎?”
程林海點點頭,表示同意。
周三,程林海左等右等,李華卻沒來上交分布圖,只好主動找他。沒想到,李華很不好意思的說:“程經理,這個分布圖做起來挺難的。這些天有許多工作。妳看能不能再給我幾天時間?”
程林海想到這個任務李華可能很難做,就答應了。
到了下周壹,於平把自己做的分布圖交了上來,李華還是沒動。
因為培訓已經結束,進入試用期,程林海又給了他們壹個任務,要求他們從主管的角度,根據之前的調研報告寫壹份運營方案,包括對銷售人員的管理。這是考察他們作為管理者的能力。
李華還是壹口答應,還是答應在短時間內完成。於平還是仔細想了想,才給出完成時間。
在於平承諾的時間裏,他把方案交了上去,可李華還是沒動。至於最後的分布圖,當然也是缺失的。對此,李華沒有任何解釋。
沒過多久,公司內部調整,需要增加壹名新的銷售主管。程林海向上級推薦了於平。
當初程林海很看好李華,於平只是壹個“備選”,但是到了正式推薦銷售主管的時候,他為什麽推薦於平呢?
因為壹個是說到做到,壹個是輕易許下承諾,卻做不到。
分配任務時,李華答應高興,並提出完成的期限,結果根本沒有達到。如果這兩項任務與公司業務密切相關而不是考察他,那麽李華的拖延執行會給公司帶來損失。
另外,李華食言後不做任何解釋也是壹種非常惡劣的行為。
李華沒有做到承諾的事情,然後也沒有任何解釋,好像事情從來沒有發生過。很明顯,他沒把程林海的任務當回事。哪個領導能容忍下屬“言出必行,言出必行”,看似承諾暗地裏卻無所作為的做法?
這樣的人,程林海當然不敢冒險推薦他。相比之下,能力稍遜但踏實肯幹、言出必行的於平更有資格擔任更高的職位。
對於任何單位的領導來說,能“言而有信”的下屬比“優柔寡斷”的下屬更值得提拔。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追隨巨人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