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強中幹
我想妳會喜歡的
解釋幹:疲憊。形容外表堅強,內心空虛。
出處《左傳·Xi公十五年》:“今取異產從軍,恐變...我外強中幹,進退不得,應付不來,會後悔的。”
結構組合。
用法是用作貶義詞。多用於形容看似強大;身體虛弱的人或團體。壹般用作謂語、定語、狀語。
同義詞有外剛內柔,外圓內圓。
反義詞外柔內剛,外圓內方。
他寧願被稱為懦夫,也不願成為英雄。
英語翻譯外強中幹。
秦國和晉國打仗,晉國想騎鄭送給他的馬去打仗。大臣鄭晴勸龔輝說:“自古以來,妳應該在戰鬥時使用自己的好馬,因為它是本地人,熟悉道路,聽話。用外國馬不好控制。萬壹發生意外,妳會又踢又叫。而且這種馬外表看起來很強壯,其實沒什麽能力(原文是“外強中幹”)。它怎麽能打仗呢?”但是龔輝不聽鄭晴的勸說。戰鬥打響後,晉國的車馬東奔西跑,很快就陷進了泥裏。結果被打敗,金被秦軍活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