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條蛇吞了壹頭大象?拼音讀音:yī shé tūn xiàng,基本解釋:又叫“巴蛇吞象”。巴蜀是壹種傳說中的蛇,有800英尺長,能吃大象。比喻力不從心,貪得無厭。
暗示
根據古老的傳說,在南海有壹種叫做巴蜀的蛇,它有800英尺長,可以吃掉大象。蛇怪吞下了大象的骨頭,用了三年時間才得到骨頭。
把頭吐出來,吐出來的骨頭可以治腹內疾病。這個傳說廣為流傳。
後來,根據傳說,它被改編成“蛇吞象”的故事:古時候,有壹個貧窮的獵人,名叫阿香,他可憐壹條饑餓的蛇,就小心翼翼地把它放了。
它很大。從那以後,阿香多次向蛇索要報酬,使自己成了壹個富翁。但由於他貪得無厭,最後被蛇吞了。
意譯
又名“巴蛇吞象”。巴蜀是壹種傳說中的蛇,有800英尺長,能吃大象。比喻力不從心,貪得無厭。
來源
佚名《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蜀食象,三歲出其骨。”戰國楚辭屈原《田文》:“壹條蛇吞壹只象,有何分別?”?
例子
那些想逃避的人應該被制止。
用法:作賓語和定語;壹個人的貪婪
這個故事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形象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