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語文知識樹的壹些資料,供大家參考:同學們感覺現在的語文課有兩個特點:壹是每壹篇課文,哪怕是最簡單的課文,人們都可以圍繞它設計上百道考題。第二,每壹篇課文,哪怕是名著,妳聽課的時候缺了課,只要妳基礎好,期末或者入學考試的時候成績還是優秀的。
針對第壹個特點,壹些年輕老師想盡辦法猜測題目,針對題目講課,想盡辦法屏蔽各種偏頗的問題,所以都是應接不暇,疲於應付。壹個老師說《白毛女》上了四個課時,在練習冊上發現了很多關於《白毛女》的考題,都講給學生聽。我覺得自己盡到了責任,覺得《白毛女》肯定沒問題。沒想到期末考試居然出了這麽壹道題:“北風吹,雪花飄,過年了雪花飄。”
這首歌詞表現了怎樣的性格?老師很後悔:我講了四節課,這次考試怎麽沒猜到?當學生在教室裏回答他們的論文時,中國老師將討論答案。每個人都猜測很多,比如性格強勢,性格樂觀,普遍性,自信...結果他們壹看評分標準,大家都猜不到什麽。標準答案是什麽?原來是幼稚。
大家都很疑惑為什麽壹定要幼稚。其實是寫問題的人看到了這句歌詞,產生了幼稚的想法。誰不“幼稚”就扣誰。面對“天真”這樣的問題,任何人想猜,都到了,到了,真的會教,學生也會學。
針對第二個特點,學生覺得其他學科的知識結構清晰,每天把每壹門課的知識都壹壹聯系起來。如果我錯過了兩節課,我會感到非常焦慮,害怕落後。
語文呢?有優秀的同學說:“別說我不聽幾節課,就算我壹個月不上語文課,語文成績也不會低。”問他語文成績優秀的原因。原來他的學習方法是:妳可以問任何問題,我有壹定的規則。
他認認真真地學習漢字、字、句、語、修、理,寫字認真,喜歡讀中外經典。雖然他不做作業本,對課文的詳細分析也不感興趣,但他能不斷改變,每次考試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這說明語文學科的知識也是有規律的,有相對穩定的結構。我常想,我們去壹個遙遠陌生的地方,壹般都要帶壹張地圖,壹路看地圖,知道方向,定好目標,選擇最佳路線,這樣就可以少走彎路,少在死胡同裏拐彎抹角,節省時間,順利到達。
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應該有這樣壹張“地圖”。當思維的汽車行駛在知識的原野上,只有有了這樣的“知識地圖”,目標才明確,才能在“無罪”的問題上少走彎路,少兜圈子。
妳走得越遠,地圖就變得越重要。從65438到0979,我開始指導學生畫語文知識的結構圖。
我問學生:“表達壹門學科的知識結構,常用的有塔、樹、網、表格式...我們該選哪個?”學生們選擇了樹形結構。所以學生也稱之為“語文知識樹”。
怎麽畫?我先讓同學把初中的六本教材收起來。後面的教材我還沒學。沒有書怎麽辦?我讓同學從我畢業的親戚,鄰居,兄弟,單位借的。六本教材,很多學生沒有指導是畫不出來的,而是畫壹棵語文知識樹的樹幹。什麽是分支?有的同學把每壹篇課文都當成《阿智子》,這樣畫出來的知識樹就不像樹,而像壹根長長的羽毛。
經過和學生們的多次討論,我才知道,有6本教材,180課,200多篇文章(包括詩歌)。編輯的主要意圖不僅僅是讓我們看懂文章,更重要的是讓我們通過學習課本,掌握系統的語文知識,提高聽說讀寫能力。
六書的語文系統知識由基礎知識、文言文、文學常識、閱讀寫作四部分組成,是第壹級,是知識樹的分支。進壹步分析會發現,基礎知識還包括語音、寫作、詞匯、句子、語法、修辭、邏輯、標點八個方面。
文言文包括詞、實詞、虛詞、句式四個方面。文學常識包括古代、現代、當代、外國四個方面。
讀寫知識包括中心、選擇、結構、表達、語言、體裁六個方面。這是第二閃,有22個方面。
進壹步分析,每個方面都包括幾個知識點,比如語法,包括詞性、短語(現在叫簡評)、簡單句、復句。這是第三個層次,大概有130個知識點。
比如這個中國知識結構圖,就像是中國的交通圖。第壹層知識像壹個省,第二層像壹個市,第三層像壹個縣,第三層以下還有更細致的知識細胞,就像鄉鎮。
學生先把課本知識分成不同的層次,然後掌握壹、二、三級的主要知識點,整體語文課本怎麽讀,總共學什麽知識,先學什麽,後學什麽,從書本上學什麽,知道什麽,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學生在自學的時候,就可以開著思維的車,在知識的原野上奔跑,壹級壹級、壹類壹類地征服語文知識的目標,就不會感到迷茫,無從下手。
語文知識樹,同學們畫的不壹樣,有的認為畫的是4部分19項108知識點,有的畫的是5部分21項120知識點。七八十個同學有五六十種意見。總的來說都差不多,不會再引導學生在小問題上爭論。大的方面,基本確定如下。就像“電”壹樣,進入了千家萬戶,但理論家們還在爭論如何定義“電”。“藝術”這個詞也是被廣泛使用的,但是如何確定藝術的內涵呢?
2.小學三年級如何畫語文知識樹“語文知識樹”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末。當時語文教育題泛濫,教學缺乏順序的現狀導致學生畫出來的。它的起源主要基於語文課的兩個特點:“第壹,每壹篇課文,哪怕是最簡單的課文,人們都可以圍繞它設計成千上萬道考題。第二,每壹篇課文,哪怕是名著,妳都在講課的時候漏了課。只要基礎好,期末或者入學考試還是會很優秀的。”[1]從第二個特征中,魏書生先生看到了“語文學科的知識也是有規律的,有穩定的結構”。【2】掌握了這些規律,學生就能在考試中不斷變化,學生也就不用做大量的練習了。
基本確定為四部分,22項,131知識點:四部分依次為“文言文知識”、“基礎知識”、“閱讀與寫作”、“文學常識”。文言文知識包括實詞、虛詞、漢字、句型四項。基礎知識包括寫作、句子、修辭、標點、語音、詞匯、語法、邏輯八項。閱讀和寫作包括六項:中心、結構、語言、材料、表達和體裁。文學常識包括古代、現代、當代和外國。每壹項下都有很多知識點,總計131。
小學三年級語文知識樹如下圖:
3.怎麽畫中文知識樹?
壹、基礎知識:
1,字:同音、復音、同義、多義、形似、字典、六書。
2.句子:陳述,疑問,簡潔,數詞,被動,命令,感嘆,無主,主動和否定。
3.修辭:類比、排比、對偶、重復、設問、引用、比喻、誇張、借代、對比、反語、設問。
4.標點符號:句號,停頓,冒號,感嘆號,括號,破折號,書名,項目符號,逗號,分號,問號,引號,省略號,連字符和間隔。
5.語音:聲母、韻母、拼音方案、普通話和聲調。
6.詞匯:單詞結構、單詞解釋、同義詞、反義詞、褒義詞、貶義詞和成語。
7.語法:詞類、短語、簡單句、復合句。
8.邏輯:概念、判斷和推理。
第二,閱讀和寫作
1.材料:生動、典型、中心、新穎、真實。
2.表現形式:抒情、議論、敘述、描寫、解釋。
3.體裁:劇本、詩歌、小說、散文、應用文、說明文、議論文、記敘文。
4.中心:生動、正確、集中、深刻。
5.結構:層次、開頭、過渡、段落、結尾和照應。
6.語言:準確、生動、簡潔、流暢。
第三,文學常識
1.古代: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2.現代性:五四以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
3.當代:反右之前,文革前後。
4.國外:亞洲、美洲、歐洲。
四、文言文知識:
1.文字: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通假字。
2.句型: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倒裝句。
3.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
4.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和感嘆詞。
4.求壹棵中文知識樹。
壹、基礎知識:
1,發音:註意多音字和壹些容易發錯音的單詞和短語;這個要在平時有意識的積累,最好找個本子記下來。
2.書面漢字六書:“六書”是指中國古代創造漢字的六種方法,即象形、指法、會意、形聲字、音譯、假借、熟本、舉例。
3.詞匯:妳可以區分不同的同義詞和成語的用法(根據意思判斷所用成語的對錯會在選擇題中找到)
4.句子:我會做壹些對聯和比喻句...
5.語法:
(1)詞性:根據能否作為句子成分,現代漢語中的詞可以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任何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的詞都是實詞,任何不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的詞都是虛詞。
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區別詞、數詞、量詞、副詞、代詞、感嘆詞和擬聲詞。虛詞包括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共計14類。
(2)短語的結構:掌握短語的五種基本結構類型(並列式、偏旁式、動賓式、動補式、主謂式),了解短語的幾種特殊結構類型(賓語-賓語、詞、方位、意願、復合指稱、兼語、進行動詞等。)
(3)單句:單句的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知道如何劃分和總結主幹。
(4)復句:復句可分為並列復句、接續復句、遞進復句、選擇復句、轉折復句、因果復句(從句表示原因與結果的關系)、條件復句(從句表示條件與結果的關系)和假設復句(從句表示假設與結果的關系)。
6.修辭:常見的修辭格:引用、重復、反諷、擬人、誇張、對比、反問、排比、對偶、隱喻、借代)、邏輯、標點。
二、文言文:詞、實詞、虛詞、句型。
初中的要求是能借助工具書理解古文的大意,重點在於記憶和積累的過程。
高中常用文言文詞匯:
(壹)實詞(120)
愛安被兵重視,壹度利用誠意引咎辭職,危機四伏。
如果妳不掩蓋過去,妳就不會在乎回國。為什麽討厭胡的病或病?
如果看到假期之間的解決方案,可以放棄看客課的可惜。莫莫就是那個過渡時期搬來的窮人。
勸就像說,如果妳好,少參與贏知識,那就出書合適。
蘇唐哭死,汪汪望惡,謝辛星邢星修徐揚。
要留下易陰和對的東西去創造知識和素質,去統治盜賊。
虛詞(15)
而妳做什麽,取決於妳做什麽,妳做什麽。
三、文學常識:外國、古代、現代、當代。就是本名,籍貫,作家在他研究過的文本裏寫過什麽作品。
5.如何把壹棵中文知識樹做成知識樹本質上是壹個層次化的知識圖譜,表達所有相關組織知識之間的因果關系或隸屬關系,以達到壹個組織目標。分層知識地圖因其對稱性、良好的圖形性和連續性而被廣泛應用。
語文知識樹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末,是魏書生老師覺得當時的語文教育考題太多,教學缺乏順序而畫的。它的起源主要基於語文課的兩個特點:“第壹,每壹篇課文,哪怕是最簡單的課文,人們都可以圍繞它設計成千上萬道考題。第二,每壹篇課文,哪怕是名著,妳都在講課的時候漏了課。只要基礎好,期末或者入學考試還是會很優秀的。”[1]從第二個特征中,魏書生先生看到了“語文學科的知識也是有規律的,有穩定的結構”。【2】掌握了這些規律,學生就能在考試中不斷變化,學生也就不用做大量的練習了。
基於此,在1979中,魏書生老師開始指導學生繪制語文知識的結構圖。經過討論,他們選擇了樹形結構,通讀了6本初中語文課本,畫了壹棵“語文知識樹”。雖然在畫的過程中眾說紛紜,但最終基本確定為四個部分,22項,131個知識點:四個部分依次是文言文知識、基礎知識、讀寫和文學常識。文言文知識包括實詞、虛詞、漢字、句型四項。基礎知識包括寫作、句子、修辭、標點、語音、詞匯、語法、邏輯八項。閱讀和寫作包括六項:中心、結構、語言、材料、表達和體裁。文學常識包括古代、現代、當代和外國。每壹項下都有很多知識點,總計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