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關於諸葛亮的故事、傳說和成語

關於諸葛亮的故事、傳說和成語

諸葛亮(公元181-234),瑯邪楊度(今沂南縣)人,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以非凡的智慧和遠見卓識,幫助劉備建立蜀國,任丞相,長期主持蜀漢軍政,對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傳遞書籍

說到諸葛亮和司馬懿,人們都知道他們是三國時的死對頭,但據說他們年輕時是同學,也是學弟。

那是東漢末年,政事腐敗,天下大亂。他們的老師是壹個很有才華的人。他不想在朝廷做官,隱居山林。他壹心要教幾個好學生,將來更好地為國家帶來和平與穩定,拯救全世界的人民。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父親都是這位老師的愛徒,各自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給他。這兩個孩子聰明好學,又被老師悉心教導,所以學習進步很快,不分上下。

老師有壹本奇書,是他祖先的秘傳。這本書包含了天文、地理、兵力部署、國家安全、人民安全等各種精彩的謀略。誰得到它,誰就能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是天下第壹奇書,所以人們稱之為“天書”。老師六十多歲了,膝下無少男少女,打算把這本書傳給心愛的學生。這兩個學生能把它傳給誰?因為當時諸侯割據,群雄紛爭。如果傳播給了錯誤的人,那就不是誤國誤民,是違背自己的意願。所以老師壹直在猶豫,不是決定傳哪個學生,而是更仔細地觀察兩個學生的道德訴求。諸葛亮和司馬懿也知道老師有壹本奇書,都很想要。正因如此,他們都對老師更加用心,努力學習讓老師喜歡,給老師壹本精彩的書。

壹天,老師領著他們來到屋後的山頭,指點陳山川的地理和排兵布陣的方法。對面的懸崖上,壹個樵夫正在砍柴,不小心掉下了懸崖。師徒相見,皆驚。老師閃過壹個念頭,繼續小聲講。司馬懿也聽得放心。諸葛亮卻飛下山坡,扶起受了重傷的樵夫,檢查了傷勢,迅速在身邊找了些草藥,嚼碎敷在傷口上,又扯下裙子包紮傷口。這時,老師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然後帶領司馬懿下山,幫諸葛亮送樵夫回家。

過了壹段時間,諸葛亮收到家裏來信,說父親病重,要他回家看看。諸葛亮含淚告別了他的老師和同學,匆匆趕回家。我父親回國後不久就去世了。他強忍悲痛,精心安排了父親的葬禮,才回到老師身邊。說來也巧,幾天後,司馬懿也收到了家書,說母親病重,要他回家見見。但司馬懿怕老師走後把奇書傳給諸葛亮,就推掉了壹封信,最後沒回家。老師嘆了口氣搖搖頭,暗暗下了決心。

壹個多月後,老師生病了,偶爾感冒。兩個學生站在床前,壹邊煲湯,壹邊照顧他們。但老師年老體弱,病情越來越重。壹天,諸葛亮外出給老師挖草藥,司馬懿在床邊侍候。他看到老師昏迷不醒,就偷偷溜進老師的書房,到處找,終於找到了壹個小盒子。他偷了它並打開了它。這是壹本很棒的書。正在這時,他聽到老師在叫他,沒來得及細看。他想到老師最近對諸葛亮比較偏心,再等下去,這本奇書肯定到不了他手裏。沒有毒,沒有老公,這個時候不走妳呆到什麽時候?他不理會老師的哭喊,偷偷拿起盒子跑了。

諸葛亮來取藥的時候,老師睜開眼睛,讓諸葛亮扶自己從病床上下來,揭開下面的夾層,拿出壹個黃色的袋子,雙手遞給諸葛亮,深深地看了諸葛亮壹眼,輕聲說:“等我死了,房子和屍體壹起燒掉,趕快離開這個國家。”然後他安全的閉上了眼睛。

諸葛亮聽從了老師的指示,忍痛燒掉了房子和老師的屍體,扛起了黃擔子,立即回家,跟隨叔父到了南陽,隱居在隆中,潛心讀書。

況且司馬懿逃回家後,打開箱子,檢查偷來的書。回頭壹看,只見上面寫著四句話;“既要愛國,又要孝順父母,這兩者是相悖的。我們怎麽能當信使呢?”直到那時我才知道那本被偷的書原來是本假書。他又羞又怒,立刻帶人去了老師的住處,但那已經變成了壹片廢墟。

徐東收集整理。

潑水節(傣族)

很久很久以前,勤勞勇敢的傣族人民在瀾滄江邊定居下來。他們捕魚和打獵。載歌載舞,活得像孔雀壹樣自由,像菠蘿蜜壹樣甜蜜。但是負責那壹帶的韓關,卻是壹個殘忍的壞蛋。像壹只貪婪的豹子,他見到什麽都打招呼。為了滿足他貪得無厭的欲望,制定了許多苛刻的法律:傣族人捉魚交給官府,只能吃魚頭和魚尾;傣族人稱野生動物,想把肉獻給政府。他們只能吃骨頭和腸子。獸皮分三個等級,政府的大官應該是第壹,小官是第二,最差的留給獵人;傣族家庭的女孩必須在政府部門服務三年才能結婚。誰要是不守法,輕者趕出大壩,重者斬首。從此,戴家的生活苦不堪言,再也聽不到小夥子的弦子和姑娘的歌聲。連孔雀都不敢來河邊。不堪貪官的壓迫,戴家離開了美麗的瀾滄江,逃出了大壩。在高高的幽樂山上,在茂密的森林裏,他們過著“野果作屋充饑,山串火”的悲慘生活。

多年以後,諸葛亮帶著部隊來到這裏,在茫茫森林中迷了路。就在那時。他們遇到了嚴肯,戴家最勇敢的獵人。諸葛亮把嚴肯叫到身邊,說:“如果妳能把軍隊引入歧途,我將重賞妳。”起初,嚴肯對這些漢人又恨又怕。他充耳不聞,壹言不發,為漢人引路。諸葛亮壹眼就看出了嚴肯的用心。他既不生氣也不生氣。他熱情地邀請嚴肯住在軍營裏,用好酒好肉招待他。過了幾天,嚴肯慢慢發現,這個穿著繪有圓圈的大袍(後來才知道是“八卦服”),戴著棱角分明的帽子,手裏搖著壹把鵝毛扇的漢官,和藹可親,不像瀾滄江上貪婪的漢官。他的心開始動了。他仔細觀察了幾天,認出這位漢官是個好人,終於把諸葛亮的軍隊引入歧途。

諸葛亮是壹個守信用的人。當他們走出自己的路時,他們必須獎勵嚴肯。嚴肯不肯,只好說:“韓老爺,我們傣族人不愛金銀。我們只想靠自己的雙手在美麗的瀾滄江上活得像菠蘿蜜壹樣甜。不過,那邊負責的漢族官員把我們逼得……”說到這裏,顏墾傷心地哭了。

諸葛亮聽了嚴肯的話,閉上眼睛,用鵝毛扇敲了敲帽子,然後對嚴肯說:“妳去把所有的傣族人都召集到大壩上來。我有自己的辦法讓妳平平安安過日子。”

嚴肯謝過諸葛亮,興沖沖地跑進森林,把所有的傣族人都叫下了山。當他們來到壩子時,諸葛亮已經殺死了貪婪的漢官,廢除了嚴酷的法律,重新任命了誠實的漢官。於是,戴家在河邊搭起了草棚,過上了漁獵歌舞的幸福生活。連吉祥的孔雀都飛回來祝福他們。

正好布谷鳥叫的時候,諸葛亮在河邊察看地形,來到了燕墾的茅屋。他關切地詢問傣族人民的生活。顏墾高興地說:“從來沒有比菠蘿蜜更好吃,更甜。不過,我有話要跟首相說。”諸葛亮親切地問:“什麽事?”嚴肯說:“妳們漢人怎麽這麽壯,我們傣族怎麽這麽瘦?”

“哦——”,諸葛亮又閉上眼睛,用鵝毛扇敲了敲帽子,想了壹會兒說:“妳告訴所有的傣族人明天來見妳,我教妳如何強身健體。”

第二天壹早,諸葛亮帶著他的部隊和許多金色的谷物(後來他們知道這是“谷物種子”)來到傣族人面前,命令每三名士兵帶領阿呆人在壩上開荒,教他們犁耙、播種和插秧。雨季的時候,瀾滄江邊的大壩上覆蓋著壹層金黃色的大米。後來,諸葛亮的漢兵教傣族人打米、搗米,使傣族人有生以來第壹次吃到了白生生、香噴噴的米飯。從那以後,傣族人也把種糧作為主業,把大米作為主食。他們逐漸變強了,日子也變得更甜了。

後來諸葛亮打了勝仗,平定了邊疆,回到了內地。戴家的男女老少含著淚依依不舍地送走了壹段又壹段路程。分手時,他們拿出最漂亮的麂幹和最珍貴的獸皮,捧在諸葛亮面前說:“吉祥的孔雀再漂亮,也比不上丞相為我們開辟的稻田漂亮;樹上的菠蘿蜜再甜,也不如總理種下的幸福生活甜;天上的星星再多,總理為我們做的好事也沒有那麽多。高大的棕櫚樹會永遠記得總理的恩情。”

諸葛亮說:“我很感激戴家的感情,但我能留給妳什麽呢?”

聰明的嚴肯發現諸葛亮做任何事都要閉上眼睛用鵝毛扇敲帽子,然後想出妙計,仿佛帽子裏藏著無窮的智慧。於是嚴肯試探地問:“丞相,能不能把帽子留在頭上?”

諸葛亮想了想說:“好吧。”他脫下帽子,放了壹些小絲條在裏面,並告訴他:“如果妳將來遇到任何困難,就把絲條從妳的帽子裏拿出來,因為有壹個克服困難的法寶。”

多年以後,戴家人口越來越多,大家都住在河邊低矮潮濕的小屋裏。天氣越來越熱了。太陽壹出來,草棚裏就像蒸籠壹樣,很多人受不了悶熱,病倒了。不久,整個大壩被壹種可怕的瘴氣籠罩,殺死了數百名傣族人。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嚴肯突然想起了諸葛亮臨走時的話。他很快找到那頂帽子,從裏面拿出壹塊絲綢,卻看到上面寫著;“我要長命百歲,水是涼的;草棚矮,住高房。”聰明的嚴肯拍了拍腦袋,說道;“是啊!只有經常洗澡才不會生病,住高房才會通風。洗澡很容易,但是沒人見過高的房間。我們怎麽能建造它?”他找了九十九個師傅,討論了九十九天。最後大家壹致同意按照樣式把諸葛亮的帽子蓋上。因為那頂帽子是智慧的象征,如果傣族人住在這麽高的房間裏,他們會變得更聰明。九十九天之後,家家都蓋起了諸葛亮帽子那麽高的房子,人住在裏面,通風涼爽。再加上大家都養成了經常洗澡,愛幹凈的好習慣,很快就趕走了瘴氣,戰勝了疾病。每個人都在浴缸裏潑水以示喜悅。——“潑水節”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壹直流傳到今天。

吃瓜留籽。

諸葛亮不僅能種好莊稼,還能壹手種西瓜。襄陽地區曾經有這樣壹個規定:進了西瓜園,瓜可以吃夠,但不能帶走。傳說這個“規則”也被葛亮要求留下來。

諸葛亮種的西瓜又大又甜又酸。凡是來隆中做客,路過的都要去瓜園吃個飽。身邊的老農民都來跟他學習種瓜的經驗,他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種瓜要種在沙土上,抹上芝麻餅或香油。很多人來找他要瓜子,因為之前沒有註意保管瓜子,所以很多人只好失望的回家了。第二年,西瓜園又開張了。他在地裏放了壹塊牌子,上面寫著:“把瓜吃好,把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洗幹凈曬幹,分發給附近的瓜農。目前,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胡佳佳、長豐、小範洲的西瓜仍很有名,個頭大、皮薄、味甜。有些地方還恪守著“吃瓜留籽”的老規矩。

通過巧妙的計算拯救後代。

此事是否屬實,無從考證。從記錄來看,還是有可能的。

相傳諸葛亮臨死前對後人說:“我死了以後,妳們中的壹個將來要被殺掉。那時候妳已經把房子拆了,墻裏面有壹個紙袋。有補救措施。”

諸葛亮死後,司馬遷做了皇帝。他得知朝廷有個將軍是諸葛亮的後代,就想請他治病。有壹天,司馬0找借口,把將軍判了死刑。在金殿裏,司馬問:“妳爺爺臨死前說了些什麽?”將軍把諸葛亮的話詳細告訴了他。司馬0聽後,命令士兵拆掉房子,拿出紙袋。我在紙袋裏看到壹封信,上面寫著“開以防帝”。戰士們把信交給0,0打開,才發現上面寫著“訪完退後三步。”0立刻站起來,後退三步。他剛站穩,就聽到“哢嚓”壹聲,壹塊玉從龍案正上方的屋頂掉了下來。把桌椅砸成碎片。0嚇出壹身冷汗。另壹方面,看著信的背面,寫著“我救了妳的命,請讓我的後代活著。”看完這封信,我暗暗佩服諸葛亮的智謀。後來,他恢復了將軍的職位。

諸葛亮的八卦服

在戲劇和畫面中,諸葛亮身著八卦服,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民間傳說,諸葛亮的八卦服是他勤奮好學的妻子送給他的。

諸葛亮少年時曾師從水鏡司馬徽先生。諸葛亮刻苦學習,勤於動腦。不僅司馬曹德欣賞他,就連司馬的妻子也很器重他。他們都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動腦的男孩。那時候還沒有鐘表,用日晷來記錄時間。下雨天沒有太陽。時間不好把握。為了記錄時間,司馬徽通過定時餵食來訓練公雞準時啼叫。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什麽,就在隨心所欲中知道,不會不明白他的求知欲。為了多學點東西,他想讓先生延長講課時間,但先生總是靠雞叫,於是諸葛亮想:如果雞叫時間延長,先生講課時間也就延長了。所以他上學的時候在口袋裏帶了壹些食物。估計雞快叫的時候,他會餵它壹些食物,雞吃飽了就不叫了。

過了壹段時間,司馬先生想知道為什麽雞沒有按時啼叫。仔細觀察,發現諸葛亮是在雞叫的時候餵的雞。司馬老師上課的時候,問學生為什麽雞不按時叫。其他同學都不知所措。諸葛亮心裏明白,但他是個老實人,就如實向司馬老師匯報了雞叫時餵雞的事,以延長老師的授課時間。司馬老師氣得當場把書燒了,不讓他繼續學習。諸葛亮好學,學不來,又不能強求,就去問司馬夫人。司馬孚深為同情讓葛亮餵雞讀書的懲罰,於是向司馬先生求情。司馬老師說:“小小年紀,不努力寫作業,卻讓自己的思想欺騙了老師。”這是居心不良,此人不能為大。“司馬夫人多次為諸葛亮求情,說他雖然小小年紀有點小心,但總想多學點東西,沒有別的打算。司馬先生聽了這話,覺得有道理,同意諸葛亮繼續讀書。

司馬先生壹怒之下燒了諸葛亮的書,經過妻子勸說,同意諸葛亮繼續讀書。但是沒有書我怎麽讀書呢?夫人對司馬先生說:“妳有壹只千年老烏龜的背殼。傳說可以讓人壹千年知過去,五百年知未來。妳不妨讓諸葛亮試試。如果有用,妳要書幹嘛?”司馬先生認為他已經燒掉了那本書,所以他不得不按照他妻子說的去做。

諸葛亮把妻子送的龜殼披在身上,成了他壹生的裝束——八卦服。過去學的東西在腦子裏歷歷在目,不說真話也能明白。

諸葛亮的鵝毛扇

諸葛亮的鵝毛扇代表智慧和才華,所以在諸葛亮的戲文裏,孔明手裏總是拿著壹把鵝毛扇。

有壹個關於鵝毛扇的民間故事。黃的寶貝女兒長得並不醜,但卻是壹個非常聰明、美麗而有才華的女孩。黃怕有為青年對景山玉視而不見,就叫女兒“阿醜”。阿契黃歐·嶽影不僅文筆流暢,而且武功超群。她曾經師從壹位名師。壹誠下山時,師傅送給她壹把鵝毛扇,並寫了“亮”“亮”兩個字。世界上也有很多攻城略地、治國平天下的招數。並告訴她,名字裏帶光明二字的,就是妳的真命天子。後來黃的女婿就是後來的蜀國宰相諸葛亮,他在離開隆中對之前就知道天下之名有“明”和“梁”。他們結婚時,黃月英送給諸葛阿良壹把鵝毛扇子作為禮物。孔明對鵝毛扇的喜愛,猶如掌上明珠。這樣做,他不僅表達了他們夫妻之間真摯的愛情,而且還巧妙地運用了迷上策略。所以,無論春夏秋冬,我都壹直把手放在扇子上。

清朝康熙年間,襄陽觀察員趙在《諸葛詩話》中寫道:“扇搖鼎月三分,石暗雲八陣”,足以證明諸葛亮鵝毛扇的作用和他不離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