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出處:
子曰:“仁而不屈於師。”(《論語·衛靈公》)?
後人總結出“盡職盡責”這個成語。?
成語故事: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有壹次,孔子的學生張問孔子:“什麽是仁?”子曰:“恭敬、寬容、守信、敏感、體貼。”張子又問:“如何做到尊重、包容、信任、敏感、體貼?”孔子解釋說:“沒有肆無忌憚的心叫公;不心胸狹窄才叫心胸寬廣;壹顆沒有欺詐的心叫做信;壹顆沒有懶惰的心,叫做敏感;沒有壹顆苛刻的心叫慧。壹個人沒有仁心就不能稱為人。如果壹個人承擔了“仁”的事情,他必須義無反顧地去做。就算老師在妳面前,妳也沒必要跟他低聲下氣。"
成語寓意:
孔子和儒家特別註重師生的和諧,強調教師的尊嚴,學生不得違背老師。這是正常情況下,在仁面前,連老師都不卑不亢。這就把仁的實現放在了第壹位,仁是衡量壹切是非善惡的最高標準。只要我們秉持正確的立場和理念,正義和真理就像手中的利劍,人們就有勇氣和魄力去盡自己的壹份力量,放棄我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