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藹可親,容易接近
(píng yì jìn rén)
解釋
人是指道路通暢,是指態度平和。指態度謙虛溫和,不擺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意味著文字簡單易懂。
“平易近人”現在指的是和藹可親的態度,讓人願意接受。
來源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公列傳》:“民者,民必歸之。”
司馬遷《史記》卷三十三
使用
組合型;作謂語和賓語;包含贊美
例子
趙卿易《甌北詩話·漢昌黎詩》:“昌黎與東野相聯之處,字字必勝,不肯退讓壹點;和別人合句,那~”
同義詞
平易近人。
反義詞
好鬥,盛氣淩人,傲慢
手稿
平易近人
解釋
對人和善,沒有架子,讓人容易接近。也意味著文字簡單易懂。
相關示例
凡昌黎(韓愈)和東野(孟郊)合句,必勝字字,若與他人合句,則~。(易《甌北詩話》卷三)
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他壹直效忠於武王和成王。
姜子牙被封在齊國。過了五個月,姜子牙回來向周公報告齊國的情況。周公問他:“妳怎麽這麽快就報告了情況?”姜尚回答說:“我簡化了君臣之間的禮儀,壹切按當地習俗辦事,所以很快。”
周公的兒子伯禽被封在魯國,成了魯公。三年後,伯欽向周公報告了山東的懶惰。周公問他:“妳為什麽報告得這麽慢?”小鳥回答說:“要改變那裏的風俗,革新那裏的禮儀,還需要三年時間,所以來不及了。”
周公聽了,嘆了口氣說:“唉,魯的子孫要成為齊國的臣民了!政令不簡,民不近;政令平和,平易近人,人民會樂於接受(平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