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山窮水盡”。
典源在此列為《在山的盡頭》的典源,以供參考。
北周。於欣《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墓碑》(引自文淵。卷919。碑)保定三年1 & gt;,授都督洛州軍務,兼洛州刺史,仍領錦州兵馬,應接永公2 & gt余路,溪流巍峨3 & gt,懸崖是清晰的4 & gt,山河破碎,馬殳俏飛5 & gt,中成6 & gt如果開通,兩個城市將支付7 & gt。
【註】(1)保定三年:公元563年。
保定是北周武帝的國號。
(2)尚永公:即魯騰(??578),字賢生,生於北周,許祿之子。
北魏末年,任通騎常侍。
與魏分東西,官至東魏,屬陽城郡。
在龔偉的第三年,他成為了壹個有2000戶居民的城市。
西魏文帝大統壹的第九年,他被俘投降。宇文泰以他為帳中總督,率領軍隊鎮壓各地起義。
北周帝天河四年,任江陵將軍,後任荊州將軍。
兵是固定的。
(3)凸出:山高坡陡。
⑷聲音:?ㄨㄛㄒㄢ?ㄒ |ㄢㄢ?ㄢㄢㄢㄢㄢㄢㄢㄢㄢㄢㄢㄢㄢㄢ
(5)馬舒喬菲:碼頭破損,馬匹受限,無法通行。
(6)中城:中城。
是的,聲音在城外。
(7)敲,敲。
這裏指的是開放。
此處列舉典故為“山窮水盡”,以供參考。
“山窮水盡”的意思,原本是指山窮水盡,無路可走。
在庾信寫於北周的《墓碑,巡撫,廣饒縣令,周兗州》壹文中,將路的盡頭描述為“山的盡頭”。
深不可測的山谷和高聳的懸崖使得人和馬都無法前進。這真的是風景的盡頭。
宋代陸遊《訪山西村》詩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詩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的意思是壹樣的。
因為後世的俗語是“山窮水盡”,陸遊的這兩句詩常被改成“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這個成語的第二個意思來源於原意,比喻走投無路的困境。
清代蒲松齡所著《聊齋誌異》卷十二中有壹個關於李八綱的故事。提到李八剛是個有錢人。因為他喜歡把金子放在罐子裏,所以人們叫他李八剛。
病重時,他把財產分給兩個兒子,哥哥分得80%,弟弟李只得20%。
八缸告訴月升,不是他偏心,而是他為月升藏了金子,在月升“山窮水盡”之前,他不能把金子給他。
這就是《聊齋》原著中“山窮水盡別指望付出”的意思。
因此,“山窮水盡”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沒有前進的道路,但也沒有出路。
書證01。唐。許渾《小發銀江北渡寄語崔翰二祖》詩曰:“南北多異,事業半隔。
土地貧瘠,山窮水盡,河水泛濫,寒氣逼人。」
用法描述同義詞:
反義詞:在極限處識別參考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