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éxρn y?ng shǎu
解釋:獲得:獲得,思考;回答:反應,配合。心裏想什麽,手就能做什麽。比喻熟練或做事非常順利。
來源:《莊子·天道》:“不生病,從手裏得,應在心裏。”
比如馮雲卿帶著七八萬現金走進債市。半年後,他終於習慣了,出現了利益分裂。★茅盾的午夜
拼音代碼:dxys
同義詞:?心手對應,得心應手,遊刃有余。
反義詞:?無能力的
歇後語:拿糖罐當糖,拿醋罐當酸。
燈謎:魯班手裏拿著壹把大斧子。
用法:作賓語、定語、狀語;用在各種技能上。
英語:實用
故事:春秋時期,齊桓公在課堂上學習,工匠倫邊大膽地上前打擾他。齊桓公對《論辯》認為讀書無用的觀點深感不滿。《論辯》解釋說:我作為木大師的技藝是得心應手的,不可能用文字傳給別人,古代聖人知識的精妙也是如此。
壹天,齊桓公在課堂上看書,讀書的聲音從壹個班傳到另壹個班。壹直在堂下忙著做輪子的工匠倫平不禁有些心煩,放下錐子和鑿子,走到堂下問道:“陛下,您在看什麽?”
齊桓公見圓平如此大膽,心中很不高興,但還是很有風度地答道:
“我看的書都是聖人之書。”
“賢者還在嗎?”倫平問。
齊桓公說:“它已經死了。”
倫平又道:“原來如此。人都死了。妳為什麽還看他們的書?那些都是前輩留下的糟粕!”
當齊桓公聽到他這樣說話時,他不禁生氣了。“作為壹國之君,我在這裏讀書。怎麽能暢所欲言呢?我問妳,妳憑什麽說聖人留下的書都是糟粕?如果妳不能說實話,我會立刻處死妳!”
輪平的手輕輕地摸著胡須,不慌不忙地對齊桓公說:“陛下,請冷靜下來。也根據自己做輪子的實際情況談了壹些自己的想法。比如我用斧子把木頭砍成榫頭的時候,如果砍得小壹點,放在眼睛裏會松,不牢;如果妳把它切大壹點,它就不合適了。所以我切的榫壹定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和榫眼相配,而且要牢固不動。這個技術我用起來得心應手,但我無法用語言表達,但我手藝的秘密就在於此。我無法用語言教給兒子,兒子也無法繼承我的手藝,所以70歲的我依然以制作輪子為生。所以,我不認為古代聖人的知識中的精妙之處是可以用文字傳授給我們後人的。這些細微之處,壹定會隨著賢者的死亡而消失在世間。所以推斷妳現在讀的書不是古人留下的糟粕?”
齊桓公聽到這些話後,認為倫平說的不是沒有道理,而且他說得好,判得好,所以沒有受到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