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開元鮑彤:唐高祖李淵在武德四年時,改變了歷代的貨幣制度,鑄造了屬於唐朝的名為“鮑彤”的錢幣,命名為“開元鮑彤”。
2.贛鋒全保:贛鋒元年(公元666年),由唐高宗引進。錢的直徑是2.5厘米,錢上的字是隸書,用旋轉的方式讀,光背,純銅,鑄得好。
3.甘源重寶:甘源元年七月,唐肅宗下令推廣鑄造線。錢的直徑是2.7厘米,重5.97克。錢上的字是隸書,易讀,書法精美。有光背的,有朱雀的,有佩戴祥雲或星星的。
4.大理元寶:壹種似乎是在唐代宗歷年鑄造的貨幣。沒有明文記載,但實物存在。錢的直徑是2.3厘米,是壹枚小扁幣,背面沒有文字。
5.建中鮑彤:錢的直徑是2.1厘米,重量是1.8-2克。這是壹種錢文的官方文字,它是輪流讀的,背面沒有文字。
6.會昌開元:沈李率先鑄造並贈送“開元”幣,幣背“昌”字,年號“會昌”。
7.德乙元寶:唐玄宗後期,由史思明發行,但時間不長,卻見證了唐朝的那段歷史。
8.順天元寶:唐玄宗後期安祿山發行。時間不長,卻見證了唐朝的那段歷史。
擴展數據
古代貨幣是指相對於現代貨幣而言,具有歷史性、價值性和可交換性的貨幣。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剩余商品的增加,人們逐漸相互依賴,接受其他商品,需要出口自己的剩余商品。這是最早的古代貨幣作為中間媒介。
中國古代度量衡制度極其混亂。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同壹朝代不同地區之間也有差異。
開元鮑彤是唐朝的貨幣。硬幣在唐代開始有“鮑彤”。唐初使用隋五銖,輕而易舉,混淆視聽。唐高祖武德四年,為整頓混亂的貨幣制度,廢隋錢,模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始鑄造“開元鮑彤”,以代替社會上殘存的五銖。
參考數據
古代貨幣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