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年,鄭板橋先生去萊州雲峰山觀摩鞏崢的牌位,在山腳下壹所古老的儒家學校裏住了壹夜。老人稱自己為糊塗老人。他談吐優雅,舉止異常,與人交談非常融洽。
老人家裏有壹塊巨大的硯臺。此硯石質細膩,雕刻精美,真是天下第壹。老人讓鄭板橋先生離開墨寶,以便有人可以把它刻在硯臺的背面。於是鄭先生基於困惑寫下了“難得困惑”二字,還蓋了自己的印章“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
這塊硯臺大約有方桌那麽大。鄭先生寫完後,還有壹大片空地,先生就讓老人寫了壹篇後記。老人沒有拒絕,寫道:“美石難得,硬石更難得,美石變硬石更難。美在中,倔強在外,躲在野人屋裏,不入富貴門。”寫完後還蓋了方印。印章上寫著:“高考第壹,省考第二,宮考第三。”
鄭板橋先生看了之後,知道自己遇到了壹位有著高尚情操的優雅紳士,也感到了自己的淺薄,敬佩之情猶存。看到硯臺還有缺口,他開始寫補充說明:“聰明很難,尤其是糊塗,由聰明變糊塗更難。放手,退壹步,現在安心,以後再報。”
後世的人覺得“難得糊塗”這個詞富有哲理,就以交聯的形式掛在家裏,作為日常生活的警示。
“罕見的困惑”到底是什麽意思?最近看到壹條信息,有人分析了幾個意思:
壹:自嘲。公元1751年,鄭板橋在魏縣。“雅齋裏什麽都沒有,四壁空空,四周壹片寂靜,仿佛置身於黨外,心裏感到失望。”他想:“人生平淡,半生蕭蕭,人生不就是這樣的嗎?”最後會怎麽樣?好像還是迷茫比較好。壹切都是迷茫的,沒有失落,沒有收獲,心態才會平和。”於是,他寫下了“很難被迷惑”。所以被稱為“真的是極其聰明的人吐露的無奈之言,是面對喧囂的生活和冰冷的世界時冒出來的憤怒之詞。”(《廣陵奇才——鄭板橋傳》)
第二:抗議的聲音說。公元1754年秋,鄭板橋從山東範縣調任魏縣知府,上任當天正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但欽差大臣姚耀宗視而不見,反而找他要字畫。鄭板橋諷刺鬼畫,欽差姚耀宗壹怒之下將畫撕碎。當鄭板橋看到人民的苦難時,他筋疲力盡,非常沮喪。他老婆勸:既然皇帝不問,欽差大臣不理妳,就裝糊塗吧!鄭板橋生氣地說,我不能假裝糊塗。要知道,聰明很難,迷茫很難,從聰明變迷茫更難,迷茫也很難。(“罕見的混亂是鄭板橋的抗議之聲”)
第三:安心。當鄭板橋被任命為魏縣知府時,他的堂兄為了祖屋的壹段地基起訴了他的鄰居,要求他通知興化縣互相信任,以便贏得訴訟。鄭板橋看完信,馬上寫了壹首詩回書:“千裏書為墻,何不讓他幾尺?”萬裏長城今天還在,沒看到秦始皇。"後來他寫了《糊塗真難》,又加了壹句"聰明真難,糊塗真難,從聰明變糊塗更難,隨它去吧,退壹步,現在心安理得,以後不求回報。”在這裏,“難得糊塗”被比喻為聰明;難得迷茫壹次,心安理得,心態得到平衡。
“難被迷惑”是壹種體驗。只有飽經風霜和坎坷的人才能得到真諦。
“難被迷惑”是壹種境界。心中有大目標的人,自然不屑於細節,只關註大方向,負責大局,可以中流砥柱。
“難被迷惑”是壹種資格。淡泊名利,寧靜致遠,內涵豐富,底蘊深厚,以平常心和平常心對待人生,從容安詳的人。
“難被迷惑”是壹種智慧。在千變萬化的世界裏,妳能看透事物,看透人性,妳能知道世界的變化,輕重緩急,舉重若輕。
“難被迷惑”是壹種包容。它能使人超凡脫俗,豁達大氣,瑰麗灑脫,兼容並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