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網上找到的。
-
“子曰:‘學者之道三:吾無能:仁者不憂,知者不疑,勇者不懼。’"
君子是文言文中常用的基本詞,可以理解為品德高尚,追求高雅精神生活的人。“道”,追求的境界,這裏指的是“仁”、“知”、“勇”。說明我還沒能達到君子所追求的仁智勇三界!(這當然是孔子謙虛的話。懂得善良的人,不會悲傷;聰明人不糊塗;勇敢的人從不害怕。
君子應該從哪三個方面提高思想境界?孔子認為,首先要理解“仁”,並實現它。“仁”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東方文化中的最高道德標準,是正確處理人與國家關系的基本出發點。在《論語》中,孔子從多個方面闡述了“仁”的內涵:“仁者愛人”、“克己為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顏元)、“欲立而成大事”(永業)、“我欲仁,我仁”、“我求仁。(<描述>)《仁者無敵》等等。孔子如此重視,那麽“仁”對社會、國家、個人有什麽重要作用呢?即“仁者不憂。“達到‘仁’的境界的人,沒有後顧之憂,人們才能和睦相處,國家和社會才能和平、安寧、健康地發展。作為生命個體,“仁”的境界的實現是和諧寧靜的,天人合壹的。仁有益於人的身心健康。同時,孔子也認為“仁”與“義”是聯系在壹起的。”仁”是正義合理的。所以,為了達到“仁”的目的,人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生命的價值在對“仁”的追求中得到升華。儒家的“仁”的思想已經融入到我們這個民族的性格中,是我們待人接物的標準,激勵著古往今來無數仁人誌士為理想而奮鬥。
第二是“知識”。“知道”是壹個知道的詞。“智”是“知”的後續詞,“知”就是“智”的意思。本義指的是聰明和天賦,發展為智商、聰明和智慧。孔子認為人應該追求智慧。“如果妳淩駕於人之上,也可以是口頭上的。”:中國人下面,不能口頭說。"(《永業》)也說"唯上知而下愚不動。“(陽貨)我們應該承認智力和智商的差異,只有具有足夠智慧的人才能處理各種簡單和復雜的問題而不致混淆。因此,韓愈在繼承孔子“性”“知”學說的基礎上,以“文以道為本”的現實主義文學精神為指導,提出了“性三品”,將人性分為上、中、下三類,認為上流社會都是無雜質的好,學得越多越好;下等人都是惡,只能對他們采取強制措施。上層階級和下層階級都是天生的,只有中產階級能上能下,可以通過教育來塑造和改變。從現代心理教育學的角度來看,不言而喻,韓愈過於註重人的先天遺傳因素對人的發展的影響,而忽視了後天教育對人的改變。畢竟王安石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他在批判韓愈“性三品”的同時,重新詮釋了孔子的“上知下愚”。他認為壹個人的好壞應該根據他在現實生活中的壹貫表現來判斷。好與壞不是壹成不變的。人的能力和知識的取得,既要尊重先天的遺傳因素,又要重視後天的環境和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性理論)
今天對“智慧”的理解是多方面、多角度、豐富多樣的,是最適合現當代人發展的社會需求的。那麽,孔子關於智慧和才能的論述對我們有什麽現實意義呢?莊子曰:“人獸少矣!”人和動物幾乎是壹樣的,只有很小的區別,但這個很小的區別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知識,也就是人的意識、語言、精神、思想、智慧、創造等等。人天生就有“欲望”——物質和精神需求,但我們要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去獲得,用“道德”去獲得。“不義之財,貴如浮雲。”這是儒家的基本價值觀和道德取向。儒家對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的肯定,與其他學派的思想有很大不同。道家抨擊儒家的“仁義”,主張“禁聖棄知”,反對人們追求公正合理的物質需求和絕對的精神自由,這是超現實的。這種道家思想在生活的具體情境中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但壹般具有淘汰的作用,是當時生產力落後、物質匱乏的人們思想意識的反映。法家崇尚法制,韓非子則肯定人的正當物質需求,反對過分追求名利,主張在“法”的約束下實現人的合理物質和精神需求。由此可見,在“德”、“無為”和“法”之間,儒家的命題是最現實的,也是最適合人類發展的。所以“智者不糊塗”就是掌握了人生之道。
第三,“勇者不懼。”孔子說“勇”是建立在“義”的基礎上的。成語“勇敢”出現在《論語》中,是孔子創造的。“勇氣”是壹種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在危險的關鍵時刻,面對壹些需要迅速做出果斷決定的時候,人們才能表現出性格中的勇氣指數。勇敢心理素質與遺傳因素有關,但是否具有勇敢心理素質主要取決於後天社會環境中的訓練。勇敢的心理素質是可以塑造的。古今中外有很多勇敢的人和例子。《史記·刺客列傳》中的荊軻是心理素質最勇敢的英雄。他勇敢的心理動機源於對國家的忠誠和對朋友的義氣,而他的搭檔秦武陽則是懦弱的典型。秦武陽在秦王朝廷威嚴的震懾下,變得“驚恐變色”,導致秦王“怨我”。如果秦武陽當時也有荊軻壹樣優秀的心理素質,那麽這段歷史將是另壹番景象。歷史當然不能這樣假設,但我們從勇敢者的心理素質分析,做出了這樣的歷史觀察。孔子無疑是壹個具有勇敢心理品質的聖人。在被陳、蔡困住的險境中,仍帶領學生“弦歌不休”。沒有巨大的智慧和勇氣,誰能做到這壹點?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公認的智者。在諸葛亮和孔子之間,孔子的智慧和勇氣是可以接受的,這是歷史的真相,而諸葛亮總覺得有點虛幻,這是智者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