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介紹:
阿膠大部分由膠原蛋白組成,膠原蛋白水解後得到多種氨基酸,如賴氨酸、精氨酸、組氨酸、胱氨酸、色氨酸、羥脯氨酸、天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等。
臨床應用:
1,治血虛出血比較好。本品可單獨使用,立竿見影。常與熟地黃、當歸、芍藥同用,如阿膠四物湯(《雜病源流》犀牛燭)。
2.對於氣虛血虛所致的心悸、脈結,相當於桂枝、甘草、人參,如炙甘草湯(傷寒論)。
3、治療妊娠血尿,可單味煎黃為末服(《盛輝方》)。
4.治陰虛血熱嘔吐,常與蒲黃、生地等藥同用。
5、治肺咳血,用人參、文竹、白芨等藥,如阿膠散(《任齋知止方》)。
6.用於血虛血寒之崩漏,可與生地、當歸、芍藥等同用,如膠艾湯(《金匱要略》)。
7.治脾氣虛、感冒、便血或嘔血,常與白術、皂角刺、附子同用,如《金匱要略》黃圖湯。
8.用於肺熱陰虛,幹咳少痰,咽幹痰中帶血,常與馬兜鈴、牛蒡子、杏仁同用,如補肺阿膠湯(小兒藥證直接方)。
9.可與桑葉、杏仁、麥冬同用,治療燥傷肺、幹咳無痰、心煩口渴、鼻幹咽幹等癥,如清燥救肺湯(醫法)。
10.常與黃連、白芍同用,如黃連阿膠湯(《傷寒論》)。
11.熱病後期,因真陰衰竭,陰虛風動,手足生癤癰,常與養陰熄風之品配伍,如《傷寒論》大等,如甲桂、烏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