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與春秋五霸有關的成語

與春秋五霸有關的成語

關於春秋時期的五大國,有兩種流行的說法:壹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另壹種說法是吳王、、和越王。下面是壹個關於他們的成語故事:

1齊桓公:壹匹老馬認路:春秋時期,應燕國請求,齊桓公帶兵擊退了單榮國的入侵;山榮王糜鹿逃到孤竹國請求援軍,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軍。在回國的路上,齊軍被壹個假向導的介紹所困。管仲建議用老馬帶路,化險為夷。

老馬知道路:老馬知道自己走過的路。有經驗的人熟悉事物。

2晉文公:置身事外:春秋時期,晉國發生內亂,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了他,款待他。他許諾,如果楚謹發生戰爭,晉軍將從三家(壹家三裏)撤退。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到了晉國。晉國支持宋楚之爭,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避開了,誘敵深入並取得了勝利。

退三舍:比喻退讓、包容、回避,以避免沖突。

秦穆公:秦晉之好:為了將來稱王稱霸,秦穆公向當時強大的晉國獻媚,向晉獻公求婚,將長女嫁給他。後來,晉獻公又老又昏庸。為了取悅年輕的妃子,他想讓他的小兒子成為君主的繼承人,因此殺死了當時的王子申生。於是,另外兩個兒子,伊吾和重耳,為了生存而逃到其他國家避難。後來,伊吾很幸運,在他的妹夫秦穆公的幫助下,他成為了晉國的君主。但是很快,易武就和秦鬧翻了,他忘記了秦的恩情。而是發兵攻打秦國,最終慘敗。他不得不割地求饒,還讓兒子公子把秦當人質,使兩國關系得以修復。秦穆公和他的女兒懷英結婚是為了聯系兒子。在當時的社會,是親屬關系,關系應該很穩定。可是兒子聽說父親病了,怕國君的位置傳給別人,就丟下妻子偷偷跑回晉國。第二年,伊吾死了,公子做了晉國國君,遠離秦國。沒想到公子又是壹個忘恩負義的野蠻人。秦穆公當然非常生氣,他立即決定幫助重耳成為晉國的國王,接管逃到楚國的重耳,並娶了他的女兒。現在秦穆公和晉國的關系非常微妙。他是易武和重耳的姐夫,易武兒子的老丈人,姐夫重耳的新泰山。現在,他們的關系沒有被人的口水淹死才奇怪呢!但這件事,在當時的社會,有多少人敢說三道四?最後,在的妹夫、女婿的幫助下,糟老頭除掉了兒子,成為了晉國的新君主,成為了著名的“春秋五霸”中的。秦穆公也趁機打敗了已經成為中原霸主的晉國,在重耳死後不久成為“春秋五霸”之壹。

秦晉之好:秦晉世代聯姻,現在壹般指兩家聯姻。

4楚莊王:壹鳴驚人:據說楚莊王從政三年,天天尋歡作樂,對國家大事視而不見。壹位朝臣對汪壯說:“我聽說鄉下有壹種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怎麽了?”汪壯說:“這只鳥不飛也會飛,它會翺翔天際;不唱就壹鳴驚人。”然後,我們將整頓國家事務,豐富強兵,並在短短幾年內形成壹個大治理的局面。

壹鳴驚人:壹聲大叫震驚了人們。比喻通常沒有突出的表現,壹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問鼎中原:春秋時期,楚莊王北伐,向周天子的特使詢問九鼎的重量,九鼎很可能攻占周朝。公元前606年,楚莊王雄呂乘伐呂渾的榮(今河南嵩縣東北)之機,將楚軍趕到東周都城洛陽南郊,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周即位後不久,很不安,派善於應付的王去安慰他。當莊王見到王時,他真的問:“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下之意是,我們應該把我們的力量與周的相比較。王委婉地說:“壹個國家的興亡取決於道義的存在,與鼎的大小無關。”莊王見王把他拉住了,就直接說:“不要把九鼎據為己有。楚國斷戟鉤刃,足鑄九鼎。”面對視北方為英雄的,能說會道的王首先繞過了的話,講了九鼎產生的時間和傳承的過程。最後,他說,“雖然周氏已經衰落,但它的命運沒有改變。我們不能問保定的分量。”莊王不再索求,帶兵攻打鄭國,向鄭國討要背叛楚國投靠晉國的罪名。

奪得中原:比喻試圖奪得天下。

5越王勾踐:睡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餵馬伏差三年,受盡折磨。回國後,他決定報仇,興國。他請範蠡幫助訓練軍隊,雇用人才,自己參加勞動,堅持睡在柴火上。他每頓飯前都要嘗壹次膽,最後滅了吳國。

品味勇氣:形容努力工作、有上進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