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來自:服從;好:好且正確(意見);劉茹:就像流水壹樣。像流水壹樣迅速自然地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比喻願意接受正確的意見,聽取好的建議。
歷史典故
欒樹,春秋時期晉國的尚卿,因屢建戰功被提升為鐘君元帥。公元前585年,楚國派出數萬精銳部隊攻打鄭國,被求助的晉國打敗。晉景公派欒樹去救鄭。欒樹的軍隊壹到鄭,就遇到了楚。楚軍見晉軍來勢洶洶,便撤軍回國。
欒樹不想撤,就去攻打與楚結盟的蔡。當實力弱小的看到晉軍入侵時,他很快派使者去楚國求援。楚國不想和晉國打仗,但是前來求援。顯然,這場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於是楚王派公子沈、公子程率軍救援。
晉國將軍趙通、趙括,向欒樹請戰,準備率軍攻打前來救援的楚軍。欒樹同意了。這時候欒樹的部下才知道,莊子、範文子、韓顯子建議楚軍已經回來了,現在又回來了。它壹定是有備而來,所以不要粗心大意。這壹仗贏了,只是打敗了楚軍,沒什麽好高興的;但如果失敗了,那就太可惜了。權衡利弊,這場戰爭還是不打了。我們還不如撤退回家。欒書覺得他們說的有理,就下令準備退兵回國。但是軍隊裏還是有很多人想打楚軍。他們聽說欒樹決定退兵,就對他說:“其實聖賢和大多數人的想法是壹樣的。只要他們用心去做,事情就會成功。為什麽不按照大多數人的想法去做?作為教練,有11個人幫妳,只有三個不主張戰爭,說明想打仗的人還是占多數。為什麽不按照多數人的想法行事?”欒書答道:“只有正確的意見才能代表大多數。知道莊子他們三人都是晉國聖賢,他們的意見正確,能代表大多數人,我就采納他們的意見。”於是,欒書下令撤軍回國。
又過了兩年,欒樹率兵攻下蔡,然後又想攻楚。知道莊子、範文子、韓顯子等人分析了當時的具體情況,建議欒樹暫時不要攻楚,應該攻沈。欒樹認為他們的建議正確合理,就去攻打申國,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欒樹能正確聽取下屬的意見,人們稱贊他:“能聽取好的、正確的意見,快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