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次推遲發生在1996年。那壹年,19歲的王入選了國家男籃,隨隊參加了奧運會,還參加了在美國舉辦的耐克巔峰籃球賽,在這兩項賽事中被很多球探看中。所以有球隊邀請王加盟,但最後不知道是因為籃協和八壹不想放還是因為王打CBA,去不了。如果王當初去,結果可能會好得多。
第二次延遲是1999。當時,22歲的王參加了NBA選秀,並在第二輪被獨行俠選中。可惜籃協和八壹隊都不肯放他走,直到01幫八壹打完季後賽才去美國。對於國際球員來說,早壹年入住的幾率會大很多。
第三次推遲是在2002年,當時王想在NBA尋求壹份新合同,所以他不得不參加夏季聯賽。可惜國家隊要求他回國參加亞洲比賽,引發矛盾,最終造成不歸事件。
如果沒有這麽多障礙,大支的事業無疑會更順利,成就也肯定會更大。現在的姚明大力鼓勵球員去國外打球,開明程度比當年好了很多。
王十幾歲時就出名了。14歲,被中國著名籃球運動員楊伯鏞譽為中國籃球的未來。65,438+06歲開始參加職業聯賽,在八壹王朝五大將中排名第壹。
1995王18歲的在世青賽上嶄露頭角,得分籃板第二,蓋帽第壹,讓世界認識了這顆希望之星。1996王,19歲,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國手,參加了亞特蘭大奧運會,場均11.6分5.6籃板2蓋帽。他的優異表現讓他壹鳴驚人,他受到了美國六所大學的邀請,希望給他全額獎學金參加,但是不管是不是籃協,因此,王失去了第壹次去美國提高的機會。
1998 NBA小牛隊老板兼主教練老尼爾森專程來華遊說中國籃協和八壹的領導,希望王參加當年的NBA選秀,小牛隊在選秀中選。這是大支第壹次近距離接觸NBA,但他仍然拒絕讓他走。直到1999,小牛在第二輪第37順位選中了年僅22歲的王。其實小牛並不是當時唯壹愛大樹的球隊,但是他們了解到大樹即使入選也不會去NBA打球,所以沒有人願意浪費壹個首輪選秀,去選壹個不會打球的人。大支錯過了進入NBA的最佳時機。如果他在那個時候去那裏,22歲的大支將被球隊訓練,並有壹個光明的未來。
2001,為了和姚明爭奪“NBA亞洲第壹人”的榮譽,八壹終於出爐,24歲的大福終於實現了自己的NBA夢。但此時的大-智在技術上已經定型,不是小牛的培養對象,也和諾維茨基的技術差不多,所以賽季結束後小牛沒有和大-智續約。2001-2002賽季結束後,大支為了拿到壹份NBA合同,希望參加夏季聯賽,但根據協議,他必須回國參加國家隊集訓,備戰世錦賽和亞運會。
這期間雙方溝通出現問題,於是出現了著名的“美國滯留事件”。從此國難歸,家難歸。出現這種情況,籃協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沒有考慮球員自身的利益,犯了嚴重的官方錯誤。當然,處理事情也有失誤。
最終的結果是,王正處於24歲至28歲的黃金年齡,還沒有為國效力。這是壹個兩敗俱傷的局面。
作為進入NBA的第壹人,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作為“革命先驅”,卻為後來者鋪平了道路。總之,王生不逢時,最終成了體制的犧牲品。
王被耽擱了?個人認為是他耽誤了中國男籃,不然早就超過世界第八了。
網上所謂的王被耽誤,無非是兩件事。第壹,王直到兩年後也就是2001才登陸NBA。當時有壹種說法,如果王早兩年走,他可能已經達到諾維斯基的水平。在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王也表示,自己來得太晚了,所以希望能給自己更多的時間。
其次,王拒絕代表中國男籃參加國際比賽,這導致他被國家隊開除,直到2006年他才重返國家隊。
好,讓我們來看看這兩個延遲-
首先,王只是第二輪秀,而諾維斯基是抽簽秀。兩者的差距真的不是半個星期。當NBA球探就白當了?王的防守習慣本來就不好,而且他愛伸手。他將很長壹段時間不能戰鬥,並得到許多犯規。當年老尼爾森給了他機會,但防守問題壹直伴隨著大支。
後來王效力於萊利的熱火,強調防守,但即便如此,王的防守依然沒有太大變化。因此,即使王早兩年去NBA,他也很難達到諾維斯基的水平。況且他去NBA的時候才23歲,也是年輕球員。他怎麽會被耽擱?
其次,王聽信了壹些人的誹謗,所以他拒絕為國家隊效力。這在任何國家都會受到懲罰,就像特科格魯壹樣。如果王當初跟上面好好溝通壹下,恐怕他也不會落得被開除的下場。
這裏我想澄清壹下,在成為這件事的時候,她也和總局高層溝通過,希望不要開除,而不是網上說成為開除王的主力。
王被開除後,中國男籃未能獲得2002年世錦賽參賽資格,同年釜山亞運會決賽被韓國擊敗。要知道,2002年的世錦賽各隊實力都不是特別強,中國男籃有望沖擊前六,而釜山亞運會卻失去了冠軍,這讓姚明這輩子再也沒有拿到過亞運會的金牌,造成終身遺憾。
此外,還有雅典奧運會。雖然中國男籃在姚明的帶領下擊敗了塞黑,但是如果王在巔峰會不會更好?
還有壹點,在王被開除出國家隊的日子裏,他還在NBA打球,換了好幾個球隊,賺了錢,積累了經驗。請問,是什麽耽擱了他?
綜上所述,最讓我感到遺憾的是,王和姚明沒能攜手共進巔峰——2006年世錦賽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王和姚明都是賽前受傷,尤其是北京奧運會,姚明只有60%的合格。如果他們在2002年和2004年的比賽中聯手,中國男籃會進入世界前六嗎?
啊,壹聲嘆息。
王被耽誤已經很多年了,現在討論也沒什麽不同。目前還有壹個小王,他很有可能延續王的命運。大家壹起關註他吧!
最近幾天,除了正在進行的總決賽,周琦從NBA的回歸壹直是人們關註的焦點,因為周琦的歸屬將決定下賽季總冠軍的走向。尤其是CBA的其他18球隊,賽季結束後已經開始為下賽季做準備了!其實在總決賽開幕期間,還有壹項賽事在進行,那就是U19國青隊。他們目前正在江蘇打熱身賽。眾所周知,青年隊代表著未來,希望這支國青隊能湧現出更多的年輕球員。
果不其然,除了已經在CBA揚名立萬的八壹隊天才後衛郭浩文,最近幾場熱身賽又誕生了壹名超級內線球員!他就是U19國青隊主力內線焦博喬。最近幾場比賽,他表現非常出色,多次拿下兩雙,甚至引起了壹些NBA球探的註意!
其實密切關註CBA的球迷並不奇怪,因為3月底,CBA山西隊發布公告,由於焦博喬無正當理由拒絕服從山西隊的安排,拒絕代表山西隊參加CBA公司的CBDL聯賽和青年聯賽。經山西隊多次勸說,被山西隊無限期停賽。山西隊的公告壹出,焦博喬壹夜成名。雖然大部分球迷沒有看過焦博喬打的比賽,但是焦博喬的名字已經被很多球迷所熟知。但是從山西隊重點關註博喬的公告中也可以看出,這個球員確實很有天賦,所以很多球迷都更加關註博喬了。
在最近的U19國青熱身賽中,身高2米10的焦博喬表現十分搶眼,帶領國青隊保持全勝。尤其是最後兩場比賽,焦博喬的發揮非常重要,依靠焦博喬在內線的統治力才有可能拿下實力強大的波蘭和新西蘭隊。面對強大的波蘭國青隊,喬治在內線多次得分,這些白人成長為肉搏。全場20分13籃板2蓋帽。要知道,U19國青隊才73分;但就在剛剛過去的這壹天,在這場熱身賽的最後壹場比賽中,焦博喬延續了自己最後的神勇狀態,以極高的薪水拿下21分13籃板2蓋帽1助攻,幫助U 19在加時賽中擊敗新西蘭U 65438+。
其實從這兩場比賽就可以看出,2001出生的焦博喬身體狀態非常好。目前他的身高已經達到了210 cm的內線標準。更可喜的是,他的身高近年來壹直在上升,未來將超過7英尺!而且焦博喬的上下肢力量非常均衡,爆發力非常好。焦博喬最大的特點就是技術相當嫻熟紮實。他不僅擁有傳統內線球員必須具備的兩項技能,最難能可貴的是,焦博喬作為內線球員,擁有和後衛壹樣好甚至更好的射程。防守端,移動速度和跳躍意識都很好,可以在4/5位置換防。這簡直就是讓所有人都看到了小王的身影。可以說,焦博喬在國青的統治力讓很多球迷非常貪婪。
就是這麽好的前景,但他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年陷入無球可打的境地。之所以沒有發生這樣的悲劇,主要是因為焦伯橋向陜西隊提出去NCAA踢球,本來是壹件好事。根據相關規定,NCAA拒絕球員參與所有合同,無論是商業贊助還是職業合同,所以壹旦陜西隊讓焦博喬去NCAA打球,他肯定會是自由球員,他很可能會在那裏。
這也是焦博喬惹惱山西隊的主要原因。即便焦博喬在國青有如此出色的表現,山西隊也沒有取消他的禁賽。壹旦山西隊堅持未來幾年不取消焦博喬的禁賽通知,焦博喬未來幾年將陷入無球地板,很可能需要姚明來調整,因為中國籃球出個好苗子不容易,大家都不希望焦博喬就這樣毀了。
王年紀輕輕就成名了,被譽為中國籃球的明日之星。王帶著大家的期望向前進。
18歲的大支在世青賽上展現了自己極高的水平和天賦,得分和籃板排名前兩位,蓋帽排名第壹。讓全世界看到這個潛在的中國人。
19歲的大支,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國家隊球員,隨隊參加了亞特蘭大奧運會,場均11.6分,5.6分,2次蓋帽。出色的表現讓大雲壹夜成名,也吸引了外界更多的關註。他受到美國六所大學的邀請,希望給予大雲全額獎學金並參加ncaa比賽。本來對個人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是提升自己水平和平臺的機會。但無奈,國家隊和八壹隊都不願意放人,於是大支失去了這個寶貴的機會。
1998休賽期,NBA小牛隊老板兼主教練老尼爾森(Nelson Sr)專程來華遊說中國籃協和八壹的領導,希望王參加當年的NBA選秀,小牛隊在選秀中選擇。這是第壹次近距離接觸NBA,但八壹隊還是不肯放人。直到1999,小牛才在第二輪第37順位選中了時年22歲的王。其實小牛並不是當時唯壹愛大樹的球隊,但是他們了解到大樹即使被選中也不會去NBA打球,所以沒有人願意浪費壹個首輪選秀,去選壹個不能來打球的人。當時,大支失去了進入NBA的最佳時機。如果他在1998年去的話,22歲的大支將會被球隊訓練並有壹個光明的未來。
直到2001大樹和姚明爭奪“亞洲登陸NBA第壹人”的頭銜,八壹隊才願意放王去NBA打球,24歲的大樹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但大樹早已錯過了學習進步的最佳時期,也不是小牛的重點培養對象。
01休賽期結束後,小牛沒有和大福續約。大福為了拿到壹份NBA合同,希望參加新的夏季聯賽,但是按照協議,他必須回國參加國家隊集訓,為世錦賽和亞運會做準備。期間雙方溝通出現問題,因此出現了“留美事件”。從此國難歸,家難歸。出現這種情況,籃協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沒有考慮運動員自己的利益。當然,處理事情也有問題。
最後證明,王在24-28歲的黃金時期,沒有為國效力。這是壹個兩敗俱傷的局面。
作為第壹個進入NBA的人,王有壹段坎坷的路,但為後來中國球員登陸NBA鋪平了道路。雖然大支的未來不應該是這樣,但如果不是完美的,那也是最完美的。
希望中國能有更多的球員,登陸NBA,為國爭光。
王1996受邀請,小牛1999受邀請。當時諾維茨基也被小牛吸引。諾維斯基去了,王直到2001才去。錯過了壹個年輕運動員崛起的黃金時代。八壹隊沒有對手。王的進步肯定沒有去NBA那麽快。反正很可惜。
看到他們之間的差距真的很可惜。以王的自律和智商,姚明的成就應該是有的,更何況他肯定能達到諾維斯基的高度。但也許,姚明在NBA總是受傷。當時中國球員沒有找到更科學的訓練方法,容易受傷。如果王和姚明出現在這個時代,他們的成就可能會更高。
但是沒有辦法。當時王也是八壹隊的隊員,讓他上場太難了。後來王想在NBA提高,又出現了不歸路事件。他背部受傷,在NBA的狀態不如從前。另外,姚明在幾千人的支持下去了NBA,王完全被蓋過了。
王的垮臺應由負主要責任。籃協叫他回國,他應該主動回國回復,不應該留在美國。在那個政治審查的時代,人們自然會認為這是叛國。當時作為籃協,王有自己的處罰理由,而主治的郅則處於被動地位。現在有些人不講原則,完全指責籃協,這是不客觀的。:
事實上,王總的來說還是很幸運的。八壹王朝,NBA,96年奧運會,2008年奧運會,所有能寫進中國籃球史的重要事件都有他的身影。所以,時間拉長後,他生命中的波折都顯得微不足道。首先,王的籃球天賦已經觸及了的“體制”。要知道,無論是王登陸NBA的時候,還是之後,姚明登陸NBA,都經歷了運動員與主隊俱樂部、地方體育局、中國籃協之間的溝通、協調和相互妥協。
那時候終於成功留學國外NBA,真是太幸運了!不僅是籃球,還有足球(見鄭智留學英超的交流過程)。
所以王能去NBA,可以說全中國籃球界都看到了這個“追風少年”的天賦!有才華又被時代認可是多麽幸運的壹件事啊!
王作為壹名傳統體制培養出來的球員,在職業球員生涯之初就大放異彩,得天獨厚。王很快被發現,因為他是第二代籃球運動員。在那個職業籃球的時代,大支年紀輕輕就進入了1996亞特蘭大奧運會。國家隊為了培養他,特意安排龔陪他單打,幫他打磨步法技術。
事實上,那是王技術進步最快的關鍵時期。成長期我們得到了資源和施展才華的機會,不能說是耽誤!
王去了NBA之後,雖然幾經波折,但還是沒能參加2004年雅典奧運會。但是,在全中國籃球界的努力下,我成功參加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王人生經歷的巨大波折就是“留美”事件!這讓他無緣2004年雅典奧運會,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巨大突破和輝煌成績,足以讓大的國家隊履歷成為唯壹跨越96黃金壹代和2008奧運壹代的中國球員。
所以,王並沒有被時代所耽誤,他其實是時代的寵兒!那個時代真正耽誤的是孫悅。和王同屬於08黃金壹代的孫悅,真的是耽誤了!今年35歲的孫悅,不妨看看他的CBA履歷。他在黃金時代打野球!作為壹個能登陸NBA的天才球員,這是多麽浪費時間啊(這個成語我用的不準確)。
作為壹個曾經追風的少年,王的確是因為時代而被耽誤了。事情的大致細節主要是這樣的:
首先,我沒能加入美國壹所著名的籃球學校
1996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剛滿19歲的王場均11.1分2.0次蓋帽。當時,阻止大衛·羅賓遜上將對抗美國的目標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奧運會期間,據說多達六所美國大學向王發出了邀請。然而,由於時代的局限性,王最終未能加入。
第二,選秀結束後我沒能馬上向球隊匯報。
這是王第二次被耽擱了。在1999,1996年奧運會三年後,達拉斯小牛隊在NBA選秀第二輪第六順位選中了王。他成功成為第壹個被NBA選中的亞洲球員。原來,他被耽誤了三年。22歲就被認為是NBA的老新秀了。但是這個時候,有關方面還是沒有讓王去達拉斯報道。
在國內聯賽打球的王,不知道會不會經常在夢裏想起NBA賽場的樣子。直到兩年後,2001的4月,王在幫助八壹隊再次奪得CBA總冠軍後,才被允許到隊裏報到。此時他24歲,距離他第壹次能夠在美國打球已經過去了5年。
第三,回國事件
這件事徹底斷送了王的NBA生涯。當時,王被禁賽,因為他沒有回中國參加國家隊比賽的NBA合同。雖然王在壹些人的斡旋下復出,重新披上了國家隊的戰袍,但他的NBA生涯就此結束。
總結:
王作為曾經的追風少年,有著歷史的天賦。要不是時代的局限,王肯定會取得更高的成績。只是現實很殘酷。從加入美國大學到回國,王的旅程實在是耽誤太多了。
怎麽說呢,那個時候,是壹個不幸的時代。那時候還是舉國體制,球員交流沒有現在這麽普通。更有甚者,我漂洋過海去美國看NBA。有壹種情況,我是壹名普通士兵,軍令如山。八壹隊不放人,導致拖了好幾年。我最後出局的時候,小牛已經在同壹個位置培養了諾維茨基,不是小牛的核心,第二也不是最重要的輪換。所以我個人認為不是有人耽誤了,而是我們大環境。中國人的世界觀的局限性,以及我們現有體制下培養人才的盲目自信,都是閉門造車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