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茫然”的定義和由來是什麽?

“茫然”的定義和由來是什麽?

不知所措:措施:安置,處理。不知道怎麽辦。描述壹個困難的情況或精神混亂。《論語·魯茲》:“則民不知所措。”《三國誌·兀術·諸葛恪傳》:“悲喜交加,不知所措。”

典故來源:

《論語·魯茲》:“則民不知所措。”《三國誌·兀術·諸葛恪傳》:“悲喜交加,不知所措。”

同義詞:不知所措、恐慌、困惑

反義詞:不慌不忙,平靜,舒適。

成語例子:成仁楞住了,這次意外的相遇讓他壹時間不知所措。(丁玲《太陽照在桑幹河上》)

常用程度:常用

情感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狀語、補語;處境困難

成語結構:動賓型

世代時間:古代

成語讀音:錯,不能讀成“x ○ ○”。

成語辨析:措施,不能寫“錯”

成語辨析:茫然與不知所措;都是“慌”和“不知所措”但不知所措的意思,含義廣;除了描述恐慌;也可以指“失望”、“迷茫”、“感激”時的表達狀態;“不知所措”只是形容心慌,不知如何是好的樣子。

成語謎語:盲人摸象岔路口

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從小才華橫溢,成年後被孫權封為太傅太子。他對太子孫賀不滿意。孫權死後立即廢太子,立10歲的孫良為皇帝,大權在握。他興高采烈,寫了壹封信給他的弟弟諸葛榮說:“我不知道快樂和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