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三家比喻向別人讓步,而不是和別人鬥。
典故:
春秋時期,晉國與楚國在城濮(山東鄄城西南)交戰,信守先前的諾言,退兵九十裏(見《左傳》Xi公二十八年);棚:古代行軍三十裏就是壹個棚。後來用來形容向別人屈服,而不去抗爭。
2、圍魏救趙——出自《三國演義》
圍魏救趙,指的是從敵人後方進攻,迫使進攻的敵人撤退的戰術。
典故:
戰國時期,魏國圍攻趙國首都邯鄲,趙國向盟國求助。派田忌去救趙。田忌用軍事家孫臏謀劃,在國內空虛的趙帶著魏國的精銳部隊,帶兵攻打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
魏軍從邯鄲撤退救援時,乘其疲勞,在桂陵(今山東菏澤東北)擊敗魏軍,趙之圍得以解決。這場戰役也叫桂陵之戰。後來的“圍魏救趙”,就是指攻擊敵人後方,迫使進攻的敵人撤退的戰術。
3、服務——出自《準孫權答曹操書》
它描述了努力工作並決心為國家報仇的人。
典故:
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決心報仇。據說他睡在柴火上,吃飯睡覺前都要嘗壹嘗苦膽,以鼓勵自己不忘恥辱。經過長期的準備,吳終於被打敗了。
擴展數據: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壹個重要時代,為我國整個封建時期奠定了基礎。東周後半期,戰國時期,兩個強國以戰爭的形式占據了舞臺。東周的前半部分被稱為春秋時期。
用“春秋”來表達這個時代,源於“春秋”二字所代表的壹個意思。“寫史”在東周時期受到各國的特別重視,但在具體實施細節上又有小的差異。魯的命名與其他諸侯國略有不同,按春夏秋冬記載。
百度百科-春秋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