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資源枯竭捕魚的意義

資源枯竭捕魚的意義

釣魚就是把池塘裏的水抽幹來抓魚;比喻只為眼前利益,不為未來打算。帶有貶義。

成語起源

呂欽不畏《春秋》對魯的評價:“竭澤而漁,豈不得乎?”?來年無魚;如果妳燒了田地,妳不會得到它們嗎?來年沒有猛獸。作弊弄虛作假的方式,今天雖然可以偷,但是以後就再也找不回來了,也不是什麽長本事。"

後人由此典故衍生出“竭澤而漁”這個成語。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中原的曹、魏、陳、蔡、鄭等諸侯國都投靠了強大的楚國,只有宋國拒絕親楚,投靠了晉國。楚成王非常生氣。他命令玉子將軍統率三軍,包圍了宋國的首都商丘。宋成功急忙向晉文公求救,晉文公率軍前往救援,在城濮(今山東濮縣)與楚軍相遇。

當時,晉軍的實力不如楚軍,所以晉文公召集所有的大臣壹起討論對策。大臣建議,先用詐術迷惑楚軍,然後伺機擊敗他們。認為子的想法很有道理。但是,永濟大臣反對。他對晉文公說:“我認為這種方法不好。”晉文公問:“為什麽?”永吉說:“如果有人想抓魚,他會把池塘裏的水弄幹。這樣,他當然可以把池塘裏的魚都抓到,但是到了明年,池塘裏就沒有魚了。所以我認為,欺詐的方法雖然偶爾會成功,但頻繁使用就會失敗,所以不是長久之計。”非常贊同永濟的觀點,但當務之急是先挽救宋國的危機,於是采用了子之罪的戰術,果然打敗了楚軍。

回國後,晉文公賞賜各大臣功德,然而永濟的賞賜卻在罪犯之上。有人覺得很奇怪,問晉文公:“妳是不是把獎勵弄錯了?”晉文公說:“罪犯的戰術只能給我們暫時的優勢,而永濟的忠告卻能使我們受益幾百年。壹時的利益怎麽能和終生的利益相比呢??

成語寓意

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嚴復先生憂心忡忡,認為此舉與廢除秦朝封建制度同等重要。同年,孫中山在倫敦拜訪了他。他說革命不是第壹要務,教育才是。經濟是社會的首要追求,教育被放在最後,正是因為壹時的利益放棄了壹個百年大計。雖然晉文公最終采納了胡琰的方案,但他堅持永濟思想。成語告訴人們不要因為壹時的利益而破壞自己的基礎,放棄更長遠的利益。

書面用法

“竭水捕魚”是指把池塘裏的水抽幹來捕魚;比喻只為眼前利益,不為未來打算。

帶有貶義;壹般在句子中做謂語、賓語、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