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蔡邕可謂神童,壹代人。《後漢書》記載,蔡邕“博覽群書,善文辭,數理天文,善音律”。可謂多才多藝。蔡邕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名揚天下了。宮裏幾個太監聽說蔡邕琴彈得好,想盡辦法請漢桓帝來宮裏演奏。或許是出於對宦官的不屑,蔡邕上路多日,卻在途中以生病為由回國。
文人大多清高自負,蔡邕也不例外。他多次拒絕接受朝廷的傳喚。直到37歲,他才為了司徒喬玄而做官。喬玄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大臣。他很欣賞蔡勇,極力推薦他。不久,蔡邕轉戰和平縣,實現了從官到官的龍門跳躍。蔡邕是秀才而不是秀才,幾天後蔡邕被召為博士,升任國家圖書館談判官——東關學堂。
在校對期間,感覺古代經典的收集錯誤太多。蔡邕和他的同事們演奏了正定六經。蔡邕得到漢靈帝的批準後,精神抖擻,沒多久就完事了。然後,他親自用毛筆將六經寫在石碑上,讓工匠刻在國子監門口。據說這是中國第壹部石頭經典。精美的書很漂亮,石碑剛立起來。那天粉絲無數,時間不夠的時候壹千多輛車到了,街道都堵了。可以說,這是蔡勇壹生的亮點。
蔡邕的理想是治國平天下,而不僅僅是壹本正經。升任議政之後,學識淵博的蔡邕卻屢屢被冷落。還有人先奉承姚舜禹皇帝,然後談論這個話題,然後拐彎抹角、婉轉婉轉地談論,然後假惺惺地貶低自己。而蔡勇卻沒有。他每寫壹封信,先引經據典,廣作貢獻,顯示文采,然後開門見山,或指點江山,或直言缺點,或抨擊權貴,指名道姓,火力十足。所以得罪了朝中壹大批權臣。不久,蔡邕下獄,他打算棄城討伐。經過宮中幾個“鐵粉”的再三申訴,最後,他“被降職處死,隨家人遷居朔方。”好在九個月後遇大赦,蔡邕被免,獲準回鄉。
02
蔡邕準備離開家鄉,著名的太守知望設宴為蔡邕送行。當酒喝到壹半時,知望壹時沖動跳了起來,想給壹個“JD”。COM鼓”來表揚蔡勇。沒想到,他滾燙的臉蹭到了他冰冷的屁股上,蔡勇沒有理會。知望,王父的弟弟,壹個在皇帝面前受歡迎的中國仆人,壹直是傲慢和自負的。他想成為藝術家,與名人接觸,獲得壹點星光。沒想到他在眾人面前丟了臉,於是惱羞成怒,露出了真面目,開始罵:“妳是犯人,狗怎麽敢瞧不起人!”蔡勇站起來,抖抖衣服,壹言不發地走開了。
不管是附庸風雅還是成名,知望設宴是出於好意,或者至少不是惡意。如果最後想清高,可以找個理由不去。既然自己把自己放下了,蔡勇就默許了知望的好意。席間,知望不僅準備了美味的食物和美酒,還特意為路上的蔡勇表演了壹個節目。多美的壹張臉。作為壹個常識問題,蔡勇應該表現出點什麽,哪怕違心地笑幾句,對人對己都是合理的。可從來都不該,可蔡勇這時候打得清高,結果打了壹手好牌。
知望懷恨在心,不久又暗中奏稱蔡邕“懷恨在心,誹謗朝廷”,等等。蔡邕知道,朝中的宦官權貴都被自己得罪了,無論是回國還是回朝,都不會有自己的好果子吃。所以,他們壹被吊死壹只羊,就立刻逃到武輝之類的地方,壹直持續了十二年。這可以說是蔡勇壹生中為數不多的明智之舉。
雖然逃亡了,但這十二年可以算是蔡邕壹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也把他的藝術人生推向了極致。有壹次,蔡邕路過會稽城,看見壹座結構奇特的高閣屋頂東邊有第十六根竹椽。他覺得可以當笛子用,就把它指向了他的朋友,他的朋友也很好奇。他馬上拿下來做成笛子,真的很獨特。
又壹次,正在讀書的蔡勇無意中聽到壹片泡桐在火堆中爆裂,當即認定這是稀有材料。他伸手把它從火中撿了出來,壹時沖動就把它做成了豎琴。他接過來放了起來。果然音色美妙非凡。
03
這壹兩次,加上過去的名聲,給蔡勇圈帶來了無數的死忠粉絲。壹次,壹個“鐵粉”在家裏準備了壹桌豐盛的酒菜,派仆人去請“蔡”。當蔡邕帶著仆人來到門口時,突然聽到房間裏傳來鋼琴聲。仔細壹聽,隱隱約約傳來冷冷的聲音。蔡邕大驚,想到自己的逃犯身份,以為房間被設成了“鴻門宴”,立即抽身離去。仆人看見了,就急忙進來通報。主人起身去追他。他看到蔡邕,就問為什麽。幾句話過後,蔡勇只好實話實說。當他們回到室內時,彈琴的客人苦笑著說:“我彈琴的時候,看見壹只張牙舞爪的螳螂撲向蟬,蟬還沒飛起來就會飛起來。心裏感覺到了什麽,卻不知不覺通過指尖傳到了琴弦上。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心之琴吧。”蔡邕笑道:“正是,正是。”
公元189年,漢靈帝去世,董卓趁機竊取了他的職位,專事國事。當他聽說蔡是壹個美化南方的名人時,他想把他叫到自己的辦公室,以利用秀秀自己的光輝形象。當時董卓是舉世公認的漢奸和賊。蔡勇怎麽會不知道呢?所以很多時候,蔡勇還是老壹套,告別病魔。沒想到,董卓被激怒了,說如果不響應號召,就要搶劫家人,滅絕民族。不得已,蔡邕只得受命,於是被董卓任命為祭奠祭品的代理人,隨即被提升為欽差大臣、官至秀才、尚書。三天之內,他被提升到第三級。
第二年,蔡邕再次被拜為左中郎將,隨漢獻帝遷長安。不久,他被封為列文的侯。董卓不僅給蔡邕戴了壹系列高帽,還“虛心”征求蔡邕對許多事務的意見,吸收了蔡邕壹些無關緊要的建議。每次設宴,董卓都邀請蔡邕出席,並請他擊鼓。看到董卓這樣把自己當“菜”用,蔡邕以德報恩,盡力彈琴。
董卓的目的是篡位,招募蔡邕無非是順應形勢。在董卓心目中,蔡邕就是個花瓶,小事能給點面子,大事就另當別論了。所以蔡邕在壹些原則性問題上發表意見時,大多被董卓拒絕,蔡邕相當郁悶。有壹次,他跟堂弟蔡固說,他想故技重施,玩壹個逃跑的遊戲。但蔡顧卻給她頭上澆了壹盆冷水:“妳是名人,妳長得像明星。世界上所有人都不認識妳。很難隱藏!”估計蔡勇也只是說說而已,見蔡家態度如此,很受用的蔡勇很快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04
公元192年,天下公賊董卓被司徒王雲所殺。很快,在與王允的壹次交談中,蔡邕不自覺地談到了董卓,想起了董卓對自己的種種優待。他不禁感慨,眼圈紅了。王允勃然大怒,當場對蔡邕大吼,但他還不解氣。他幹脆把蔡勇關進監獄,準備接受懲罰。蔡邕這才回過神來,馬上道歉,願意接受擦額頭、砍腳的刑罰,以道歉的方式延續漢朝歷史,建功立業。幾位朝中好友也趕來相救,可惜蔡邕最終沒能逃脫厄運,依然被王允斬首,享年60歲。
封建社會的士人和政治家是兩種不同的存在方式和生存方式,有著不同的邏輯和人生軌跡。文人意趣唯美,情感豐富,天真浪漫,沈迷幻想,天馬行空,翺翔於空靈之上,充滿詩情畫意,多姿多彩。而政客則追求名利,保護妻兒,孝敬祖先,充滿心機和算計。他們的肚子裏全是牙齒,為了利益,他們可以拋棄家庭和正義,甚至壹切。
蔡邕說到底是壹個戲謔的學者或作家,壹個熱情的人,壹個政治新手。如果他能安心寫作,他本可以大放異彩。但他執意跨過斜線,踏入荊棘叢生的政壇,不僅斷送了自己的藝術青春,還抓到了頭,令人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