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基本解釋
地動山搖,中國成語,意為聲勢浩大或鬥爭激烈。出自清曉松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朗誦集·論修河初形》:“恐山搖地動,禍起。”小學五年級語文第六課,夢圓飛揚,在地動山搖的轟鳴中升起。
二、單詞講述意義分解
1,Di,漢語常用詞,壹類詞,會意字,形聲字,有d √和de兩種讀音。最早見於青銅器銘文。原為古漢語名詞,與“天”相對,原意為物質,後逐漸引申為陸地、大地、地表。可以做名詞,也可以做助詞。
2.動詞(拼音:dòng)是漢語中壹級通用標準的漢字(常用詞)。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秦漢的篆書中。行動的本義是為達到某種意圖的行動和活動。引申為任何運動的名稱,如運動、震動、移動、啟動、移動等。用作副詞,表示經常和經常。
3.山,中文發音為shān,最早見於青銅器銘文。它的本義是地上凸起的部分和石頭。因為山高聳,“大”的意思就引申了,墳墓、隱居之地的意思就引申了。瓦茶春的《說文解字》被認為是“葉璇”。
4.搖擺(yáo),部首為“o”,總筆畫數為13,表示搖擺;上去等。如:搖頭擺尾;搖搖欲墜。
第三,地震震動了句子
1,中國原子彈引爆成功,只見銀光壹閃,瞬間地動山搖,聲音震驚全世界。
2.壹只獅子在山坡上咆哮,只感覺地面晃動,驚起壹群鳥。
3、步伐整齊,鏗鏘有力,以聲抓地,給人壹種地動山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