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對孩子的訓斥有效嗎?
“訓斥孩子什麽”
考慮到“訓斥孩子後問題是否得到解決”等因素,也有各種類型的訓斥。
有很多家庭陷入了“不停罵孩子”的狀態,無法自拔。
大人在面對孩子時采取什麽應對方式,大多是順著當時的心情!
父母也是人,有自己的情緒。況且父母也不是聖人。
把“罵孩子”當成別人的事
我們不妨在這裏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為什麽要訓斥孩子?”
2“妳期望妳的孩子在訓斥之後變成什麽狀態?”
如果妳能得到妳期望的結果,妳的申斥就會有效。但是,如果無論用同樣的方式反復訓斥孩子多少次,都沒有改變,或者有時候甚至會向越來越差的方向發展。用“訓斥”的方式來管教孩子,很可能是壹種錯誤的行為。
訓斥之前很難讓自己冷靜思考。因為當時的心情畢竟處於興奮煩躁的狀態。
客觀思考“罵孩子”這種行為,好像這是別人的事。
記住,妳要把“罵孩子”當成別人的事。
案例-(化名:岡田女士)
我是兩個男孩的媽媽,壹個上四年級,壹個大壹點。兒子上小學四年級,讓我很焦慮。我總是不由自主的罵他,說壹些讓他不開心的話。
不管他做什麽,他都很慢。說得好聽點,他壹意孤行。說白了,他對別人沒有眼光。另外,我說話,他還嘴。
每壹天都從問“我能做什麽”和“我能從哪裏開始”開始。即使我把每天要做的事情都記在本子上,我依然正確提問。如果他不知道怎麽做,就別管了。即使妳做錯了,也不要理會。即使我告訴他,“妳做錯了,再做壹遍就能明白錯在哪裏了。”“不懂可以去問補習班的老師。”反正他只會回答我這種人,就算我回答,我也聽不懂。做這件事是浪費時間。"
壹開始我總是讓自己溫柔的跟他說話,但是他很不聽話,我壹直跟他說壹些讓他不開心的話。以後該怎麽辦?我的回答:媽媽每天都很焦慮!“每天和孩子生活在壹起,我總是努力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但越想把孩子培養好,越容易出問題,所以我越來越在意孩子的行為和缺點。”這其實是很常見的情況。
其實不僅僅是岡田家族,任何壹個家族,它的情況都和岡田家族差不多。
如果可能的話,讓孩子生活在壹個大人不那麽焦慮的家庭裏,每天過著積極快樂的生活,當然更好。但現實是,成年人很難不焦慮。
“三個原則”有助於創造壹個孩子可以獨立行動的家庭。
原則1世界上沒有壹個人的價值觀和自己完全壹樣。
首先,我們有必要知道,即使父母和孩子外表看起來很像,他們的性格和價值觀也不會完全壹樣。
父母在家很多場合很容易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衡量孩子。其實孩子也有自己的價值觀。
因為價值觀的不壹致,父母和孩子之間會產生矛盾。可以說,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矛盾,大多是由價值觀不壹致引起的。
這種情況除了父母讓自己學會關註和認可孩子的優點之外,沒有別的解決辦法。即使妳直接對孩子說“希望妳理解父母的意圖”“希望妳能做出改變”,也無濟於事。…………
第二個原則,孩子不做被迫做的事,即使做了,也只是停留在形式上。
人們抗拒被迫做某事是正常的。正如成語“居高臨下”所言,被迫做某事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順從,但他們從內心深處是不想做的。即使有,也頂多是“照吩咐去做”,不能成為獨立的人。
那麽,成年人想要營造這樣的環境氛圍,應該怎麽做呢?
方法是:每天向孩子展示父母幸福生活的態度。“快樂地做每壹件事”,說服自己“我可以快樂地做任何事”。
如果家長這樣做了,孩子就能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不知不覺地逐漸享受做事的樂趣。
父母千萬不要忘記那句話“父母說什麽,孩子做不到,但會模仿父母”。
原則3:每個孩子至少有三個優點。
“三”是最低標準,很多孩子更有優勢。能對自己以後的工作或者終身職業產生決定性影響的種子,就藏在這些優點裏。這顆種子在小學期間可能看不到,但肯定是存在的。
如果種子找到了,給它澆水,讓它曬曬太陽,孩子就會繼續成長。
所謂水是美味健康的食物。而陽光是“父母的笑臉”。
眾所周知,離孩子漸行漸遠的三樣東西是“天性”、“父母的工作態度”、“家人的笑臉”。
僅僅憑借“陽光=父母的笑臉”,就可以說父母是偉大的。
壹張微笑的臉能給孩子平靜的心和希望。
說到這裏,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作為母親,岡田女士必須改變自己的想法”。但這很可能會讓岡田女士產生負罪感,認為這都是因為自己不好——做母親真的不容易。
但是,想要改變現狀,除了父母改變觀念,沒有別的辦法。
父母應該經常有意識地思考這兩個問題:
?到目前為止的經歷是被流水沖走,徹底遺忘,還是被當作肥料,滋養未來的生活?
?未來我們可以做些什麽來變得快樂有趣?
用以上方法幫助“岡田女士”解決自己和孩子的問題,前提當然是“岡田女士”願意先改變自己的行為。作為父母,妳願意為了孩子去嘗試改變自己的行為嗎?
“父母經常責罵孩子時必須知道的五個原則”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