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是”與“不是”
成語解釋
事實與願望相反。三國魏的《怨》詩出版。
成語及其故事
康的《三國誌詩》(引自《文選》卷二十三《詩》)
哦,我又氣又嘆,沒辦法!事與願違,Tiz呆了很久。窮則有命。妳能要求什麽?古人雲,善不近名。上菜時恭敬無聲,後悔莫及。
成語註釋
1,典故還是看《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二卷”。
2.誒:表達悲傷和難過的感嘆詞。
3.看:匹配對比。
4.李:相見恨晚。
5.久留:久留。入獄。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二卷。
從前,羅天國王有壹個王子想登基,壹個班祖王子,被壹個道士教訓,要拿壹千個國王的頭來祭祀家神。他即位以來,得了999個王,少了壹個,就是北上萬裏,他將得壹個王,名叫普明。普明王,白班祖王,曰:“願聽薩摩亞人壹日,進貢三寶。”他的班級是王。有壹天,普明王按照過去的七大佛教教義,邀請了壹百位大師申請壹百個高座。壹日二時,講般若波羅蜜多詩八千億首。當第壹個主人是國王時,他說,"...生老病死,循環往復。事與願違,悲則害人。...... "當時法師說這就是結局。當時的普明王家裏都是盲人,王證明了自己的虛榮心。當他聽到佛法並領悟後,他回到羅天所有的國王,也就是999王那裏。他說:“到時候大家把過去的七佛任王背壹遍,問壹問《般若波羅蜜多經》裏的句子。”
成語起源
1,三國康的詩《幽怨》:“唉,我又氣又嘆,又情不自禁!事與願違,待久了,誰窮,誰有命,妳要什麽?”(來源)
2.陳給劉琨的信:“妳若多情,怎能不懷?”所以,在承諾的那壹天,危險已經被挽救了。這只會適得其反,而且是外交服務。"
3、《宋書》。第68卷。武爾王列傳。《南郡·王藝璇》:“昔蒙士子因遇君之樂,照顧君,思德,願自春起。據說壹旦事與願違。”
4.舊五代史。第26卷。唐朝第二冊。黃武·夏姬:“此生誓,絕不敢失操守,靠廟取勝,趁早。”如果事與願違,那麽* * *臧洪就在地下遊泳,沒有仇恨。"
5.宋。徐鉉《送謝出使北番序》:“宣從官職起,聞長者之論,自稱戰國者,必用權。誰不是戰國?擁有權力和和平會更好嗎?棄人而言,適得其反。”
成語用法
語義學表明事實與願望相反。
用法類別用在“不隨人願”的表述中。
同義詞:天道違背人意。
反義詞:天道順人意,得其所願,萬事如意,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