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落水的成語
鯉魚躍龍門的傳說是,龍門位於壺口瀑布以南約65公裏處,晉陜峽谷的最南端。龍門以南是開闊平坦的關中平原。黃河的水突然從狹窄的龍門進入寬闊的河床,河道性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龍門的形成是東邊的龍門山和西邊的涼山從山脊上突出來,相互靠近,形成壹個只有100m寬的窄口,像巨型鉗子。汛期,由於峽內水位高,出峽後河谷突然變寬,水位突然下降,所以龍門有明顯的水位差,所以有“龍門三落水”之說。代代相傳的“鯉魚躍龍門”的故事,在這裏指的就是跳入水中。故事說的是小鯉魚不畏艱險險阻,壹條接壹條地跳進這條路。妳可以變成壹條龍。只有那些不屈不撓的小鯉魚才能最終成為龍。這個故事也激勵了幾千年來炎黃子孫奮力拼搏。古代人對龍門峽這壹自然奇觀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議,把它想象成大禹開鑿的峽谷,所以龍門又叫“禹門口”。很久以前,龍門沒有開鑿,水流到這裏,被龍門山擋住了。這座山的南面已經堆積了壹個大湖。生活在黃河的鯉魚聽說龍門很美,都想去觀光。他們從金夢的黃河出發,過洛河,順著伊河到龍門的噴濺口,但龍門山上沒有水路,只好聚集在龍門北山腳下。“我有壹個想法。跳過這龍門山怎麽樣?”壹條紅鯉魚對大家說:“妳們怎麽能跳這麽高?”“跳不好會摔死的!”合夥人猶豫不決。大線鯉自告奮勇說:“我先跳,試試看。”只見它從半裏外用盡全身力氣,像離弦的箭壹樣壹躍而起,躍入雲端,久久不散,驅趕著空中的雲雨向前。壹股天火追了上去,燒著了它的尾巴。它忍著疼痛,繼續向前跳躍,終於越過了龍門山。眨眼間,它變成了壹條龍。山北的鯉魚嚇得縮在壹起,不敢再冒險了。這時,突然壹條龍從天而降,說:“不要怕,我是妳的夥伴,紅鯉,因為我跳過龍門,變成了壹條龍。妳要勇敢跳下去!”聽了這些話,鯉魚受到了鼓舞,開始壹條壹條地從龍門山上跳下來。但是除了少數跳過去變成龍的,大部分都過不去。誰要是跳不過去,從空中摔下來,額頭上就會有壹道黑色的傷疤。直到今天,這條黑色的傷疤還長在黃河鯉魚的額頭上。後來唐代大詩人李白專門為此事寫了壹首詩:“黃河鯉魚長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