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學說話?
發音:y和yīng wǔ xué shé
解讀:鸚鵡學舌,像人壹樣說話,是對別人說的話的比喻,他也跟著說(包括貶義)。
來源:松石道源《景德鄧川錄》:“若鸚鵡只學人言;不滿意。”
例:他沒有主見,經常鸚鵡學舌,比如~。
用法:作謂語和狀語;指人雲亦雲。
同義詞:東施有什麽作用?撿人牙?冒充古人或模仿他人
反義詞:獨壹無二?找到新的方法?匠心?
擴展數據
人們對鸚鵡最喜歡的技能是模仿人的話。其實它們的“腹語”真的是鳥類中的佼佼者。這是壹種條件反射和機械模仿。這種模仿在科學上也叫小明。因為鳥類沒有發達的大腦皮層,沒有思想和意識,不可能理解人類語言的含義。
英國有壹場別開生面的鸚鵡學習大賽,壹只默默無聞的非洲灰鸚鵡獲得了冠軍。當這只帶著鸚鵡的鳥被揭開時,灰鸚鵡環顧四周說:“哇!這裏怎麽這麽多鸚鵡!”,觀眾。
幾天後,激動的主人邀請了許多尊貴的客人到家裏慶祝,大幕拉開:“哇!這裏怎麽這麽多鸚鵡!”騷動起來。壹只想要變聰明的鸚鵡會說:“哇!為什麽這裏有這麽多尊貴的客人!”而贏得大家掌聲的主持人卻很尷尬。
可見鸚鵡學舌只是條件反射,詞匯量有限。人們生活中因“鸚鵡學舌”而引發的小故事,給人們的茶余飯後增添了不少談資和笑料。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鸚鵡學舌
百度百科-鸚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