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奪天工,中國字,拼音為qi m: oduó ti ā ng not ng,意為形容人的精致勝於自然,比喻高超巧妙。
出處:北宋袁褧《楓窗小杜》:“水晶成型,巧奪天工。”後人由此典故衍生出“巧奪天工”這個成語。
用法:有褒義;壹般在句子中用作謂語和定語。
成語寓意:故事中,甄皇後為了永葆青春美麗,精心梳了個“蛇髻”取悅皇帝。人們在贊嘆巧奪天工的同時,往往只對眼花繚亂、巧奪天工的成果感到驚訝,卻不知道曾經的工匠們為了“奪取”手藝所付出的艱辛。成語告訴人們,任何成功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掙紮和努力。如果妳想“抓住”天上的自然,妳必須努力讓上帝哭泣。
使用示例
1,元趙孟頫《贈煙火》詩:“世間巧藝妙,藥精燈明。”
2、生《長生堂秘誓》:“妾足智多謀,何苦多窘。”
3.近代孫中山民權第六講:“許多新發明真是別出心裁,超出我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