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殺敵壹千,自損八百。下壹句是什麽?

殺敵壹千,自損八百。下壹句是什麽?

殺敵1000就是損失800。沒有下壹句,這是成語。意思是表面上自己壹方贏了,實際上雙方都輸了,都傷了,就是害人不值得。?出發地:增廣賢者。

表面上是指對敵作戰。雖然殺了壹千個敵人,但也損失了八百人,雙方相差不大。意思是如果和別人正面作戰,損失慘重的不僅僅是敵人。

孫子兵法講究避其鋒芒,攻其弱點。最好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以最小的損失爭取最大的勝利。所以殺敵壹千自損八百絕對不值得。

案例:

第壹次世界大戰,人類開始大規模使用毒氣。這種武器殺傷範圍大,極其殘忍。在當時的技術水平下,有毒氣體的釋放主要靠風。釋放毒氣時,戰士們打開容器,希望借助風力吹向敵人。

不過,風也不是不靠譜。有時候事與願違,毒氣經常被吹回自己的陣營,造成自己的傷亡。所以當時使用毒氣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哲學故事

有壹次,吳主孫權設宴款待的使臣,事先告訴參加宴會的大臣說:“到了就不要起來。”也就是說,特使來了,大家可以繼續低頭吃喝,沒有必要站起來迎接。當特使進入宴會廳時,只有孫權停了壹杯筷子迎接他。其他人沒有起身迎接他,都坐在桌前低頭吃飯。

使臣見此情景,當即冷笑道:“鳳凰來香,麒麟吐食;驢騾無知,食糧不變。“鳳凰是特使的自我比喻,麒麟是用來比喻孫權的,而吳棟官員則被比喻成騾子。說著,鳳凰來了,麒麟停杯筷迎;無知的驢和騾子像往常壹樣繼續在那裏吃東西。

聽了這話,陳武眾人立刻擡起頭來,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回答,這讓孫權感到非常尷尬,而使節們則得意地笑了。正當使臣要落座的時候,吳國大臣諸葛恪突然站起來,慢吞吞地回答:“我種梧桐樹就是為了等鳳凰。妳為什麽叫自己項?為什麽不彈射回老家!”

使者聽了,很快明白了對方是在嘲諷自己是麻雀而不是鳳凰,叫他回蜀國去。知道這已經是在嘲笑陳武,他停止了說話。孫權見使者對著右看了半天,笑著對使者說:“費大使,聽說過我家大臣諸葛恪嗎?”所有的大臣都稱贊諸葛恪的機智。

這是壹個典型的侮辱別人的故事。本來孫權是想設計壹個調侃特使的,結果被他巧妙的類比驚到了。好在諸葛恪以“以牙還牙”的方式反駁了使節,挽回了壹點面子。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會做出“把自己綁在繭裏”的事情,最終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