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在古代,中間的地區叫中國,中國北方叫北帝,西方叫西戎,東方叫東夷,南方叫南蠻。
那時候大家都很單純,只有中國鄙視四夷。
後來周朝分封諸侯,姜子牙被分在齊國防備東夷。趙巖在燕國抵抗北德,沒有人關心南方。楚國自己修修補補,西方則由周王室扛著,四面八方保衛國家。
而分封在中原的,反而是壹些小國如陳、蔡和徐。
結果邊疆列強壹開始都是周王室的親密戰友,兩代之後誰也不認誰,就這樣拉開了中國內部地域黑的大幕。
比如燕國天天和北帝合並,長期脫離主流社會。時間長了,也算是北帝了。東周遷都洛陽,忠厚的秦國接獻於西,故與西戎關系密切,故秦國被視為西戎。
反而是原本分封在周王室旁邊的小國,上升到了鄙視鏈的頂端,被稱為中原諸侯國,長期抱團,各種看不起這些周邊蠻夷的諸侯國。
楚國雖然叫那蠻,很黑暗,但是國富民強,直接脫離周王室稱王。
而且總想砍那些黑自己的人。比如攻打北方的睢國,睢國說:“我無罪!”妳為什麽要打我?
這時,楚回應了壹句震驚天下的名言:“我是蠻子!”
反正我是野蠻人。如果我不講道理,我就打妳。
這壹套質量三連,楚部隊順利推進到江漢平原。
不具備楚國實力的諸侯國就差多了。
比如郭征。
“鄭人買鞋”“買竹簡還珍珠”“鄭人爭年”等成語都塑造了鄭人愚笨、聰明、傲慢的形象。
眼尖的同學發現,這三個成語都出自韓非子。據不完全統計,郭征在書中至少被黑了8次。
這主要是因為鄭與韓國長期敵對,而韓國舊都楊宅又被磨得粉碎。韓非作為韓國國王的兒子,被黑和郭征是正常的。
當然還有比鄭更厲害的,那就是宋。有多糟糕?
黑宋的故事,如《鼓舞苗子》,出自孟子;《等兔》出自韓非子;《被野人揭穿》出自列子;“別龜手藥”出自《莊子》;甚至在《左傳》中有“宋鄭昭耳聾”的事例,吹噓鄭國來了宋朝黑。
如果要問為什麽郭頌做了壹些事情,能夠招黑到這種程度,主要是因為郭頌是商朝後裔,文化習俗與周朝格格不入。這種異類基本就是當時的“伍仁月餅+處女座+國足”。就是隨便黑,壹點壓力都沒有。
就算妳想講笑話,只要壹說“宋國人”兩個字,別人都會笑死。
說到底,國家太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