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起源
《詩經·汪鋒采歌》“何采歌Xi,壹日不見,如三月Xi!他挑小Xi,卻壹天不見妳,像三秋Xi!壹天沒見,好像三歲了!”
後人由此引申出“壹日三秋”這個成語。
成語故事
《詩經》中有壹首詩叫《采歌》,詩中有壹男壹女,分別後非常想念對方。全詩大意是:我日夜抱怨的那個人,妳在外面采葛藤,我壹天不見妳,就像三個月不見妳;
我日夜思念的男人,妳在外面拔草。如果壹天見不到妳,就像三季不見。我日夜思念的那個人,妳在野外采苦艾。如果我壹天見不到妳,那就是三年那麽長。
唐代儒生孔說:“壹年有四季,都在三月。三秋也稱九月。說三春三夏同意,作者取其韻。”“葛藤”為藤本植物,其根食藥用,莖為纖維狀,莖葉為牧草。“小和艾”都是香蒿植物。
孔認為這是周桓王時期,政事不睦,朝臣被讒言奉承,所以百姓都很怕讒言,壹天不見王就不敢再聽讒言。其實這是壹首愛情民謠,描述的是小夥子對姑娘們的懷念。
就像去采野生植物的姑娘消失了壹天之後的三天!我壹天沒見妳了,現在好像是三秋的九月!壹日不見,恍如隔三秋。“三秋”是指秋季的第三個月,農歷的九月,也指三個季度,即九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