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階段和小學階段之間有壹個過渡期,也可以稱為銜接期。這是孩子真正從保育階段走向社會的標誌性階段。兒童已經從壹個時刻被關註的對象變成了壹個學習的主體。在這壹時期,兒童的心理行為特征和小學生的心理行為特征並存,相互交叉。
幼兒期的特征逐漸弱化,小學期的特征逐漸強化。比如,大班的孩子對常規遊戲的興趣逐漸增加,這反映了他們的規則意識越來越強,但他們仍然熱衷於遊戲;小學壹年級的學生可以接受很多規則,但仍然保留對遊戲的興趣。
發展的過渡時期具有不穩定性和易受外部影響而改變的特點。在此期間,如果得到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新階段的特征更容易形成,否則,幼兒期的特征會保留得太多。幼老銜接是幼兒園到小學教育的平穩過渡,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大轉折。
父母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方法:
1.鼓勵孩子上小學,激發他們的向往。
其實壹般來說,6歲左右的孩子就具備了上小學的生理和心理條件。他們非常向往小學。他們會羨慕那些戴著紅領巾,背著書包上學的小哥哥小姐姐。他們渴望新書包,新鉛筆盒,新衣服,他們總是表現出對小學的向往。
2.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自理能力。
在幼兒園,孩子們過著被照顧的集體生活。幼兒園老師整天跟著他們,吃飯,穿衣,系鞋帶,上廁所。老師會好好照顧他們,及時幫助他們。
但是進入小學以後,就是相對獨立的生活了。孩子要有自理能力,學會自理,會系鞋帶,會穿衣服,會上廁所。這個時候老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傳授知識。小學也有很多學生守則和校規校紀。孩子們需要學會集中註意力,學會自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