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如何寫壹篇有回報的議論文?

如何寫壹篇有回報的議論文?

鑒真·杜東

鑒真在18歲出家,並勤奮學習佛教。742年,日本派何榕和趙樸到中國邀請和尚鑒真到日本傳教。鑒真三次東航失敗,船漂到了海南島。公元753年,日本第十次向中國派遣使節,鑒真最終帶著日本使團渡到了日本九州。

愛迪生發明了電燈;

19世紀初,人們開始使用煤氣燈(煤氣燈),但煤氣是由管道供應的。壹旦泄漏或堵塞,非常容易發生事故和爆炸,人們非常渴望照明的改革。事實上,愛迪生給自己定下了壹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除了改善照明,他還應該創造壹個供電系統,於是他和他在羅蒙花園的夥伴們不知疲倦地對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進行了1600多次實驗,才制造出第壹個碳絲燈泡,壹次可以燃燒45個小時。後來他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制造方法,終於推出了能點燃1200小時的竹制燈泡,用了整整30年。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壹個心胸開闊、胸懷大誌的人。但他小時候是個調皮的孩子,不愛學認字。年輕時,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匱乏,覺得不讀書不能報效國家,於是開始大力讀書。他廣泛閱讀大量書籍,認真學習歷史知識,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知識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曾數次出入京都洛陽,接觸過的人都說他是能輔佐皇帝治國的人才。祖逖24歲時,被推薦做官。他不僅拒絕,還更加努力地學習。後來,祖逖和他的童年好友劉琨擔任了泗州主簿。他和劉琨感情很深。他們不僅同床共枕,而且有著相同的崇高理想:建功立業,振興晉國,成為國家棟梁。有壹次,在半夜,祖逖在睡夢中聽到了公雞的啼叫。他把劉琨叫醒後,對他說:“別人覺得半夜聽到雞叫不吉利。我不這麽認為。我們以後聽到雞叫就起來練劍怎麽樣?”劉琨欣然同意。於是每天雞叫之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音鏗鏘。春去冬來,寒去夏來,永不停息。好事多磨。經過長期艱苦的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寫好文章、能帶兵打勝仗的多面手。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成為掌管河北、幽州三州軍務的統帥,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文采和軍事才能。

林肯:

林肯,資產階級革命家,美國第16任總統,是舉世聞名的偉大演說家。他的成功在於他從青年時代就開始苦練演講口才,看的多,聽的多。年輕時,他當過農民、伐木工、店員、郵遞員、土地測量員等等。為了成為壹名律師,他經常步行30英裏到壹個法庭去聽律師的辯論,看他們如何辯論和手勢。他壹邊聽著那些政治家和演說家慷慨激昂的演講,壹邊模仿他們。他聽著到處旅行的福音傳道者的布道,揮舞著他們的手臂,在天空中晃動著他們的聲音。當他回來時,他以他們為榜樣,在樹林和玉米地反復練習他的演講。演講的成功使林肯最終成為壹名雄辯的律師,並最終步入政壇。

海倫·凱勒:

1880出生於阿拉巴馬州北部的小鎮托斯卡納姆比亞。在她壹歲半的時候,猩紅熱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隨後她失去了用語言表達的能力。然而,在這個黑暗而孤獨的世界裏,她竟然學會了閱讀和說話,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壹名精通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和希臘語五種語言的知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籌集資金,並將壹生奉獻給盲人的福利和教育。她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贊譽,獲得了許多政府的獎項。

張海迪:

張海迪出生於濟南,中國著名殘疾人作家,哲學碩士。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1960張海迪五歲時患上脊椎血管瘤,導致截癱。1970年隨父母被送到山東省聊城市莘縣。他自學完成了小學、中學和大學學業,學習針灸,並在當地行醫。於7月23日與王佐良結婚,1982。1983,中國* * *制作方決定將張海迪確立為宣傳偶像。張海迪收到兩個贊:壹個是“80年代新雷鋒”,壹個是“當代保羅”。張海迪曾擔任第九屆、第十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2008年6月165438+10月當選中國殘聯第五屆主席團主席。

愚公移山的故事:

傳說北山住著壹位九十多歲的老人,名叫龔宇。他家門前有兩座山,太行山和吳王山,進出不方便。愚公和家人商量,想把這兩座大山挖出來。龔宇的妻子想知道:山上的石頭和泥土應該放在哪裏?不管這些,龔宇和他的兒子們就這樣開始了,把挖出的泥土和石頭運到很遠的渤海,壹年只有壹次。河曲有個叫智叟的老人勸龔宇不要犯傻。他這麽大年紀怎麽挖平山?愚公說:“我死了就有兒子,兒子死了就有孫子,孫子又有兒子。世世代代幹下去,怎麽挖不平的山?”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了。他派了兩個神,帶走了兩座山。龔宇動員全家之力,攻克了又高又大的大山;年老體弱;人少;表面上看,像簡單的工具和長途運輸這樣的巨大困難似乎很“愚蠢”。然而,愚公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倒,因為他有遠大的抱負。從“指豫南而達漢陰”可以看出,他移山造福了千千千千萬萬的百姓和子孫後代。另外,他移山的信心來自於他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正確認識。他明白,人的力量是“無窮的”,“山不增”。他的見識遠高於壹般人,真的是“還是比傻子聰明”。而《智育》只以靜態的視角看問題,認為自然條件無法改變,只看到壹代人的力量,從而得出人在自然面前無能為力的結論,實在是“目光短淺”。以上分析說明,愚者不蠢,智者不智。這種倒置不僅加重了對比色調,而且還有壹種諷刺的效果。

懸梁刺股:

孫敬是西漢人。每天晚上學習的時候,為了不打瞌睡,他把壹根繩子綁在頭發上,另壹端綁在房梁上。每當他低下頭,繩子就會把他叫醒,然後他繼續學習。就這樣,他成了壹個用懸梁防止自己睡著的名人。同樣是間諜的蘇秦,因為在秦出不了官,壹直被別人看不起。所以他決定爭口氣。從那以後,他努力學習,廢寢忘食。每當深夜,四周靜悄悄的時候,蘇秦就已經頭暈目眩,總想睡覺。他馬上用錐子刺大腿,感覺疼痛,人就醒了。

削墻借光:

古時候,有壹個人名叫匡衡。他家裏很窮,連書都買不起,但他很好學,經常借書看。那時候書很值錢,有書的人都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在農忙季節,匡衡為富裕家庭做短工,要求他們免費借給他書。幾年後,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壹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午休的時候才有時間看壹點書,所以往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看完壹本書。匡衡很著急,心想:白天種莊稼,沒時間看書,晚上可以多花點時間看書。但是匡衡家太窮了,買不起照明用的油。我們做什麽呢壹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誦他白天讀過的書。在我背後,我突然看到壹道光線從東墻透進來。他“謔”地站起來,走到墻邊。原來,鄰居的燈光是從墻縫裏透進來的。於是,匡衡想了壹個辦法:他拿起壹把刀,在墻上挖了幾個裂縫。這樣,透過來的光也很大,於是他把透過來的光聚集在壹起,開始讀了起來。

王羲之:

王羲之是中國1600年前晉代的大書法家,被譽為“書聖”。紹興西街朱傑廟有個阿莫池,據說是王羲之洗筆的地方。王羲之7歲練字,勤奮好學。17歲那年,他偷了父親以前的書法作品讀了。當他成熟時,他練習寫作。他每天坐在池邊練字,送走黃昏,迎接黎明。他寫完了或多或少的墨水,寫完了或多或少的爛筆,每天都在池水裏洗筆,壹池水洗了好久才變成墨水。這就是今天人們在紹興看到的傳說中的墨池。王羲之專心練字,廢寢忘食。他吃飯走路的時候都在琢磨單詞的結構,不停地用手在身上亂塗亂畫。久而久之,他的裙子磨破了,壹切都有了回報。有壹次,他為某人寫了壹個牌匾,在板上寫了幾個字,送去刻字。雕刻師發現,人物的墨漬已經滲入木板約三分鐘。所以人們常用“精辟”這個成語來形容書法筆力之強,後來又用它來形容對事物的見解和議論之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