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1。解釋:嗤之以鼻:冷笑。用鼻子冷笑。表示蔑視。
2.出自:《後漢書·範鴻傳》:“欲制器皿,先植梓漆,人必譏笑之。”
3.例子:在家鄉說話,村民笑;說到城市,城市人不是;請多關註豪門貴族。◎清伊索《黃繡球》第七回
4.語法:正式;作謂語和賓語;用於貶義,表示對錯誤言行的蔑視。
形容不屑的成語:鄙夷不屑【bǐ yí bù xiè】基本解釋是指鄙視;瞧不起。
詳解1。釋義:指蔑視;瞧不起。
2.出自:葉聖陶《倪煥之》九:“難得壹笑的臉上,盡是輕蔑的笑。”
3.例:他小學的老師總覺得傅菊青這個孩子在瞟自己。◎錢錘書《貓》
4.語法:結合;作謂語;形容看不起別人
形容不屑壹顧的成語:掉以輕心【diào yǐqěng xěn】基本解釋了對事物采取輕率、粗心的態度;不嚴重。
形容不屑的成語:無所謂【mórán zhìzh】基本解釋:放。冷冷的放在壹邊。意思是對人或事漠不關心,不予理睬。
詳解1。解釋:放:放。冷冷的放在壹邊。意思是對人或事漠不關心,不予理睬。
2.出自:梁青啟超《少年中國說》:“若無動於衷,猶可說之;我無動於衷,也說不出什麽。”
3.語法:正式;作謂語、賓語和定語;貶義
形容不屑的成語:不值壹提【bù zú guà chǐ】基本解釋不足:不值;掛牙:放在嘴上。這不值得壹提。
詳解1。解釋:不足:不配;掛牙:放在嘴上。這不值得壹提。
2.出自:《史記·劉孫叔同列傳》:“這群特殊的賊偷狗的耳朵,為什麽放在牙間?”
3.例:宋江答道:“無能少年,~。”◎史明·奈安《水滸傳》第八十七回
4.語法:動賓式;作為謂語和定語;指事物小或者不重要。
形容不屑的成語:不理它【zhì zhī bù gù】基本解釋:別管它;指:代詞;列車員:請小心。把它留在那裏。
詳解1。解釋:放:放;指:代詞;列車員:請小心。把它留在那裏。
2.出自:曹青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回:“然後薛蟠得了寶蟾,得了寶蟾,不理。”
3.例:所以,我及時淺薄的話也要銷毀。◎魯迅的題詞
形容不屑的成語:比羽毛還輕【q and ng y ú hó ng má o】羽毛的基本解釋:大雁的毛。比野鵝的毛還輕。比喻壹文不值。
詳解1。解說:紅毛:鵝的毛。比野鵝的毛還輕。比喻壹文不值。
2.出自:漢司馬遷《報任邵青》:“人固有壹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不同。”
3.舉例:梅波的死有什麽可惜的?◎徐明·林忠《諸神之戀》第六回
4.語法:正式;作謂語、賓語和補語;貶義
形容不屑的成語:視如糞土【shì rú cǎo jiè】糞土的基本解釋:草。像泥土和草壹樣輕。比喻極度蔑視。
詳解1。解釋:芥末:草。像泥土和草壹樣輕。比喻極度蔑視。
2.出自:《孟子·離婁》:“君視臣如糞土,則臣視君為仇。”
3.例:任其生,任其死。◎魯迅《病後的頡頏亭隨筆》。
4.語法:補充;作謂語;貶義
壹個形容不屑的成語:忘了舊惡[bù nià nù]基本解釋:牢記在心。忘掉過去的恩怨。
詳解1。解釋:閱讀:牢記在心。忘掉過去的恩怨。
2.出自:《論語·公冶長》:“伯夷、叔齊不思舊惡,而以望恨之。”
3.例:誰告訴我們有大國之風。”俞平伯《我出生的那壹年》
4.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和賓語;用於心胸寬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