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包圍並保存組合

包圍並保存組合

圍魏救趙

新詞

基本解釋和詳細說明

原指戰國時期齊軍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進攻的軍隊,救了趙。後者是指在敵人後方攻擊敵人的據點,迫使進攻的敵人撤退的戰術。

使用

聯動類型;作謂語、賓語和定語;用於軍事

近似反義詞

反義詞

圍攻壹個城市以殲滅敵人的救濟部隊

例句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出來搶糧,我們就用~的方法打到他的縣城,日本人很快就撤退了。

普通法規

戰國時期,魏率領龐涓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向齊國求救,齊王命令田忌和孫臏率軍去救他。孫臏以為魏軍主力在趙,內部空虛,便帶兵攻打魏都大梁。於是,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救國,途經桂林關,被自己的部隊截住,幾乎全軍覆沒。這個典故指的是迂回敵人後方迫使其撤軍的戰術。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包圍了趙國首都邯鄲,雙方交戰壹年多,趙國衰弱,魏國疲憊。此時齊國響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大將軍,孫臏為軍師,率領八萬大軍去救趙國。攻擊方向在哪裏?起初,田忌準備直奔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糾結的絲線,不能用手使勁拉,也不能直接參與和別人打架。出兵清剿,要避實就虛,直奔主題。他向田忌建議,現在魏國的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如果領兵紮進魏國的都城大梁,占據其交通要道,攻其空處,向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必然會放過趙的李自救,而齊軍則乘其疲勞,在預先選定的作戰區域桂陵迎擊歸途之敵。魏軍大敗,趙之圍告破。孫臏用圍魏救趙的方法,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戰例,被後世軍事家列為三十六計中的重要壹計。圍魏救趙是壹種規避策略,為歷代兵家所欣賞,至今仍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