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8個成語故事(矛盾、溢滿、畫龍)

8個成語故事(矛盾、溢滿、畫龍)

矛盾的

有個楚人,既賣矛又賣盾,說他的盾很堅固,什麽矛都刺不穿,又說他的矛很鋒利,什麽盾都能穿。壹個旁觀者問:“當妳用妳的矛刺妳的盾時會發生什麽?”這個人沒有答案。

冒充合奏者中的壹員――只是湊數

戰國時期,齊國的君主齊宣王喜歡音樂,尤其喜歡聽長笛演奏。他有300個擅長吹笛子的音樂家。齊宣王喜歡熱鬧招搖,總想在人前表現出君主的威嚴,所以每次聽笛子,總要請這三百人壹起為他演奏。

壹個叫南國的處士人聽說齊宣王喜歡聽合奏,認為這是壹個賺錢的好機會。他跑到齊宣王那裏吹噓說:“陛下,凡是聽過我吹笛子的人都不為所動,就是鳥獸聽了也會手舞足蹈,花草也會隨著節拍搖擺。我願將我的絕技獻給陛下。”齊宣王高興地聽著,愉快地接受了他,並把他放進了那個300人的吹球隊。

之後,南國的處士帶著這300人到齊宣王演出合奏,和其他人壹樣享受優厚的待遇,他非常自豪。

實際上,南國處士根本不會玩。每次上場,南國的處士都拿著鐵鍬混在隊伍裏。當人們搖動他們的身體時,他也搖動他們的身體。別人搖頭,他也搖頭。他壹臉情緒激動忘了我的樣子,看起來比別人玩的還投入。就這樣,南國的處士靠欺騙混過了壹天又壹天,白白賺了壹份豐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長。幾年後,愛聽合奏的齊宣王去世,他的兒子祁萱國王(mǐn)繼承了王位。齊王也喜歡吹笛子,但喜歡聽獨奏。於是齊貴王下令,讓三百人輪流吹凝乳讓他欣賞。南國的處士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想了想,覺得這次過不下去了,只好收拾東西連夜逃跑。

把畫中的龍放入它眼睛的瞳孔中,讓它變得栩栩如生――給藝術作品增添活力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壹位著名的畫家,名叫張僧繇,他的繪畫技巧高超。當時,梁武帝皇帝信奉佛教,修建了許多寺廟,所以他被要求畫畫。

傳說有壹年,梁武帝讓張僧繇在金陵畫安樂寺,並在寺廟的墻上畫了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只用三天就完成。這些龍栩栩如生,像真龍壹樣栩栩如生。

張僧繇畫完之後,很多人去看,都稱贊畫得好,栩栩如生。然而,當人們走近壹看,會發現四條龍都沒有眼睛。每個人都求他把龍的眼睛放上去。張僧繇解釋說:“給龍眼球並不難,但如果妳戴上,這些龍就會打破墻壁飛走。”

聽了這話,大家都不相信他,認為他的解釋很可笑。墻上的龍怎麽會飛走?時間長了,很多人都以為他在撒謊。

張僧繇被迫給龍“畫龍點睛”,但為了把兩條白龍留在殿中,他只願意為另外兩條白龍畫龍點睛。這壹天,有很多人在廟墻前觀看。當著眾人的面,張僧友舉起畫筆,輕輕點著了兩條龍的眼睛。奇怪的事情確實發生了。他點擊了第二只龍的眼睛。過了壹會兒,天空陰雲密布,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在電閃雷鳴中,人們看到兩條“畫龍點睛”的龍,沖破墻壁,騰空而起,張牙舞爪,飛向天空。

過了壹會兒,烏雲散去,人們嚇得壹句話也說不出來。再看墻壁,只有兩條龍沒有被發現,另外兩條被“發現”的龍已經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