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精彩的菜名不僅是菜名生動的廣告詞,也是菜名本身的有機組成部分。壹道菜的名字給人壹種美的享受。通過聽覺或視覺感知傳遞到大腦,產生壹系列的心理效應,起到菜肴的顏色、形狀、味道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根據烹飪史專家的研究,中國菜系的名稱集中在“雅”字上。菜名的雅,意為高雅、典雅、風雅。菜名的優雅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簡單、有趣、別出心裁、戲謔。大量菜名幾乎都是直接從烹飪過程中提煉出來的。它們以材料、味道、形狀、顏色、質量、器皿和烹飪技術命名,表現出壹種簡單的優雅。以食材命名,有荷葉包雞、鰱魚豆腐、羊肉魚湯等。以味道命名,有五香肉、十香菜、門香等;以形狀命名的有櫻肉、蹄卷、太極蛋等。以品質命名,有脆皮魚、脆皮姜、脆皮嘴等。;以顏色命名,有金玉湯、玉露球、琥珀肉等。以烹飪方法命名,有炒肉絲、粉蒸肉、鱔魚幹等。
以季節和天氣命名的菜品也呈現出壹種樸素的優雅,比如看風消、清風飯、雪花酥、春魚、夏月魚、炸秋豆餅、冬淩粥等等。還有大量以數字命名的菜品,也透露出壹種簡單,好聽好記。
以比喻、表情、感情命名的菜肴,體現了各種優雅。唐宋時期的仙人飯、通身餅、仙人富貴餅,以及後來的桂圓腿、金鉤鳳尾、桂圓饅頭、麒麟魚、鴛鴦魚片等。,都是用比喻來命名的,讓人感受到典雅之美。再比如三元魚酥、四喜湯圓、五福魚圓、如意蛋卷,充滿了各種願望和期待,體現了傳統的優雅。除了精湛的廚藝,還有獨特的命名方式賦予菜品別出心裁的創意。做飯也是奇巧,名字也是奇巧,第壹個就是“混蛋”。王八又稱“混套”,其制作方法見隨園食單。就是將雞蛋打孔,去黃待用,將濃稠的雞汁攪拌均勻,然後倒入蛋殼中,蒸熟去殼,得到極其鮮嫩可口的雞蛋。現在有些地區還能吃到換心蛋、石榴蛋、鴛鴦蛋,都和“野種”壹個淵源
以人、經命名菜名,也是傳統菜名常用的命名方式,表現出戲謔的優雅。麻婆豆腐、豆晶包腐、小甜品、東坡肉等。都是名菜的例子,含有紀念堯傳創造者的意思。以佳能命名的例子也很多。“消災餅”是唐僖宗宮女李習安在逃離四川途中贈送的壹種普通糕點。唐代高僧惠姬,用果脯、面粉、蔬菜、竹筍作湯,供道士念經,稱為“道場湯”。五代官員燕都崇拜翰林學士。他喜歡吃羊眼做的湯,稱之為“光棍湯”。“炒鬼”是宋朝人因為討厭秦檜而給油條起的名字。
菜名以經典和人物命名,這樣的菜名就是歷史典故。此外,還有壹些景點名稱中的名菜和借用詩詞成語的名菜,顯示了命名者的功力,如六郎文英、掌上明珠、推紗望月、陽關三疊等。
最重要和最廣泛使用的命名中國菜肴的方法是簡單和現實的方法,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壹種真正反映原料組成,烹飪方法和風味特點的命名方法。它的表現就是開門見山,突出主料,略加點綴,簡約中蘊含優雅,讓人壹眼就能大致了解菜品的構成和特點。
先秦時期沒有完整的菜單,但通過對三禮片段的描述,特別是《禮記》中的壹些文字,對當時的菜名命名規則略知壹二。列出的菜名有烤牛肉、烤羊等等。根據原料和烹飪方法的組合有許多名稱,有時只單獨列出配料的名稱。著名的“八寶”主要以制作方法命名,最多是食品添加方法的復合名稱,沒有任何修飾。屈原《楚辭·招魂》中提到的菜名,無非是甲魚和炮羊肉,並沒有什麽華麗的色彩。
漢代對菜肴的命名壹般繼承先秦時期的風格,名稱中少不了主料和烹飪方法。壹看就知道是什麽菜。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壹份比較完整的漢代菜單。簡牘上寫著墓中埋的幾個菜,幾個菜的名字裏包含了輔料,比較直觀,比如牛肉白湯、烤狗肝、鹿胸、烤雞、烤魚、烤兔。
《齊姚敏書》中看到的菜名應該是南北朝或魏晉時期流行的菜名,如酸湯、雞湯、魚湯、清蒸熊、清蒸雞、烤豚、烤肝、燒餅、爛肉等。這些名字都挺規範的,基本都是美食和烹飪的命名格式,有的還強調。
到了隋唐時期,菜名的命名方式有了根本的改變。從先秦到南北朝簡單的菜名在傳世菜單上很少見到。將菜肴的味道、形狀、顏色、人名、地名和容器名包括在內是相當普遍的,帶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詞開始用在菜肴名稱中。這與文人對飲食的關註和文學的發達程度有關。《清路易》收錄了《詩經》中的五十三道菜,都是楊迪皇帝諷刺的,那些名字給人壹種全新的感覺,讓人覺得名不副實。到了唐代,魏菊園的《燒尾宣食單》也被收入《清路易》。食單中幾十道菜的名稱和命名方式與謝諷刺的《食經》中的壹樣,如明蝦烤、貴妃紅、七回糊烤、金鐘烤、見風不見、玉露珠、長壽粥、門香等。
無論是謝諷食書,還是魏菊園的食單,所列菜名都是皇帝的禦膳,名目華麗,自然是有的。但從其他資料來看,唐代民間菜名並不遜色於禦膳,可見這種多角度的命名方式在當時是被廣泛使用且相當熟練的。同樣是在清代路易,提到唐代長安酒樓“張壽賈梅”所賣的時令美食,其名稱也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如油畫明珠、六壹菜、冬淩粥、打月湯、米錦等。
從宋代開始,大概是因為社會風氣轉向簡約,菜名的命名也趨於簡單,給人回歸自然的感覺。此後,簡單的命名成為最廣泛使用的方法,但在士人的圈子裏,在皇家宴會上,仍有壹些非常規的命名,大多是為了好運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