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歷史對拿破侖的評價

歷史對拿破侖的評價

至今,拿破侖仍被視為天才統帥,他用軍隊讓法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他開始在歐洲各國作戰,鼎盛時期幾乎控制了整個歐洲。沒有任何事情和任何人可以阻止他前進。當他在1806年徹底消滅普魯士軍隊,從而結束了延續數千年的“德意誌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時,普魯士王後路易絲是這樣描述這位法國皇帝的:“他在談論好事和好人時,並不真誠。他的想法和野心只是為了私利。人們可以欽佩他,但不能熱愛他。他被幸運蒙蔽了雙眼,以為壹切都可以實現。但是他不知道如何控制。誰要是不控制,就會失去平衡,摔倒在地。”

普魯士女王說得對,因為像所有不受控制的征服者壹樣,拿破侖也經歷了他的滑鐵盧——這已經成為紀念他最終失敗的成語。這個結局是從他1812年遠征俄羅斯開始的。為了遠征俄羅斯,他集結了60萬軍隊。擁有史上最大規模的軍隊,全世界都期待他能很快取得勝利。但結果恰恰相反。俄軍每戰皆避,屢次撤兵至腹地。9月,拿破侖的“軍隊”逼近幾乎是壹座空城的莫斯科。幾天後,俄羅斯軍隊放火燒了整個城市。拿破侖知道,如果沒有充足的住宿和補給,他的軍隊無法在俄羅斯過冬。他向沙皇提議休戰——但沒有得到回應。他別無選擇,只能下令撤退。然而,撤退對他的“軍隊”來說是壹場災難。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士兵死於饑餓、疲勞和俄羅斯的反擊。最後只剩下5000人回到了家鄉。

壹向以無敵著稱的拿破侖戰敗,極大地鼓舞了他的敵人,促使他們團結起來。普魯士、奧地利、俄國、英國和瑞典壹起向法國宣戰。1813 10 10月16日至19日,著名的“國民大會戰”在萊比錫附近舉行。拿破侖新組建的軍隊無力與盟軍抗衡,遭遇第二次慘敗。1814,盟軍進入巴黎,拿破侖不得不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壹年後卷土重來,再次回到巴黎,推翻新建立的國王,執掌政權。他又建立了壹支軍隊,但於1815年在滑鐵盧附近被普魯士和英軍徹底擊敗。作為英國政府的俘虜,拿破侖最終於1821年5月5日死於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

拿破侖皇帝的統治只持續了十年,然後他的大帝國就像紙牌搭的房子壹樣倒塌了。他留給後人的不是他作為統帥的種種功績,而是他作為政府首腦的種種改革。其中,尤其是1804年頒布的民法典,其中實現了革命的許多重要訴求:對全體法國人民實行統壹的法律;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壹律平等;個人自由;取消等級制度;進入公職只能以業績為依據,不能以出身為依據;經營自由;選擇工作的自由;擁有財產;宗教自由和公證結婚。民法典已經成為歐洲和世界其他國家民法的典範。

同樣,行政改革也讓拿破侖獲得了不少贊譽。法國分為98個行政區,這些行政區並不獨立,但接受巴黎的指令。同樣由中央政府控制的是國家統壹監管下的教育體系,在全國範圍內實行統壹的教學計劃——直到今天,法國學校的畢業標準仍然是全國統壹的。

拿破侖在德國取得軍事勝利後也進行了改革。比如教會管理區域的世俗化,即把管理權交給世俗管理者;原來的112帝國教區從政治地圖上消失了。此外,350個帝國騎士轄區和許多帝國城市都不再是獨立的王國,而是受諸侯管轄。由數百個小國和最小的領土組成的支離破碎的帝國時代已經結束;壹個更強大、更有生命力的中等國家誕生了。在這次“行政清理”中,主要的贏家是巴登、符騰堡和巴伐利亞,它們的地盤明顯擴大了。公民的生活方式也根據法國新法律進行了重組和規範。這是壹個很大的進步,雖然公民被剝奪了做出政治決定的權利,因為德國沒有由人民選舉產生的議會。

普魯士和奧地利也沒能擺脫法國思想的影響,也陷入了改革的壓力。“為了防止革命的爆發,我們必須改革。我們必須幫助那些受到上帝保護的人。”壹位普魯士官員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況。馮·斯坦和馮·哈登伯格男爵著手起草壹份改革計劃,該計劃主要以法國模式為基礎。中學和大學的教育改革主要貫徹了著名學者威廉·馮·洪堡的思想。直到今天,洪堡精神仍然貫穿德國大學教育。改革的總體思路是讓普魯士的臣民成為能以責任感參與國家工作的獨立公民——也許在某個時候,還會出現壹個與國王平起平坐的人民代表機構。

在另壹個領域,拿破侖也是壹個偉大的改革家——當然不是出於他的意誌:被法國占領的附屬國壹再發生抵抗運動;為了戰爭,拿破侖越來越重視金錢和士兵。他的欲望越明顯,反抗就越強烈。特別是在德國,這種抵抗已經成為反對拿破侖的全國性運動。如果說這個國家的詩人和哲學家早就把自己當成了壹個“文化民族”的成員,那麽現在他們也想成為壹個“民族國家”。在對德意誌民族的演講中,哲學家約翰·戈特利布·菲希特要求他的同胞“塑造自己的品質”,重新成為德國人。“讓我們在我們的身體和精神面前崇拜,成為他們的俘虜。”這種保持民族特色的願望也是導致法國在歐洲霸權終結的“解放戰爭”爆發的原因之壹。德國人日益增長的、有時過於強烈的民族意識也有其歷史淵源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