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個比喻,當妳應付不了壹件事又失去另壹件事的時候,經常會用到“缺錢”這個成語。“catch”這個詞在這個習語中的意思是拿走或舉起;“肘”字粵語讀作“走”,普通話周的第三聲是指前臂與上臂連接處的外側。中文的專名是“肘”,粵語中也是“手”。
理解了幾個關鍵詞,“我缺錢”這個成語就不難解釋了。指的是壹件破舊不合身的小裙子,但是拉裙子的時候胳膊肘露出來了(遮住)。足見舍本逐末有多嚴重!
此語出自《莊子·琴王》。莊周很崇拜孔子的學生曾參,稱贊他在衛國時生活清貧但誌向高遠。莊周形容曾參:窮袍無臉,色醜;手上和腳上都長了老繭;有時候三天不做飯;十年沒見他做新衣服了;他的帽子不能碰。帽子壹整理好,帽帶就斷了。裙子壹拉,手肘就露出來了(原文是‘抓住手肘看’,即“被拉長”);腳底的鞋子露在腳後跟。然而,他並不悲觀。他經常穿著舊衣服,破破爛爛地唱《商頌》。聲音溢於天地之間,歌聲如敲石般動聽!
從上面的贊美中,人們引出了“缺錢”這個詞,並成為今天人們常用的成語。
比如“他是個小文員,收入不高。”但他要養老,要養小家庭,就湊合著維持壹家人的衣食。偏偏在這個時候,孩子因病住院,真是捉襟見肘!"
“瓶頸”壹般用來形容職業發展中遇到的停滯狀態。這個階段就好比瓶頸,然後就是出口,但如果找不到正確的方向,就可能永遠被困在瓶頸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