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對意義的混亂解釋

對意義的混亂解釋

形容雜亂無章,亂七八糟的樣子。

成語組合使用;作為定語和補語;帶有貶義。

成語典故:

“亂七”是指西漢時期發生的“七國之亂”。西漢初,劉邦在鏟除異姓諸侯的同時,分封了壹批劉的子弟為王,希望依靠劉氏宗室的力量作為皇權的羽翼。但隨著諸侯勢力的不斷擴大,其弊端和隱患也逐漸顯現。

經過幾個朝代的演變,到了景帝時期,諸王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其中齊楚吳三國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嚴重威脅到了漢朝的中央政權。大臣晁錯為了減少君王的采邑,鞏固中央政權,建議景帝“削藩”。

景帝有點慌,聽信了單於的話,殺了晁錯,但諸王的軍隊仍然不退,繼續前進。景帝後悔不已,決定武力反制叛亂,於是派太尉周亞夫領兵去征服。周亞夫在吳楚曾多次以固守城墻的戰術挫敗盟軍的進攻。吳楚的盟軍士兵餓死了,投降了,損失很大,所以他們不得不撤退。

三月,數千王武劉弼殘部退守丹徒,被東嶽人所殺。其他國王也自殺身亡。此時七國亂了三個月,才被平定。這就是歷史上的“周亞夫平齊之亂”。這裏就產生了“亂七八糟”這個詞。

“八害”指的是晉朝皇宮裏著名的“八王之亂”。西晉初年,司馬燕建立晉朝後,擔心其他大夫奪走他的政權,分別立皇子為親王,並規定他享有許多特權。司馬燕死後,繼承王位的惠帝司馬忠又笨又弱智。實際上,政治事務的權力落入了他祖父楊鈞的手中。

這引起了司馬忠的妻子皇太後的不滿,她秘密地欺騙和殺害了楊軍和他的同伴。後來,家後邀請汝南王司馬亮協助政府。司馬亮上臺後,也是獨斷專行。於是,司馬懿太後殺了司馬亮,司馬懿出來輔佐朝廷。

趙王倫趁機發動兵變,打出了為太子司馬昱報仇的旗號。這場皇宮裏的血腥爭權奪利遠比“七國之亂”持續的時間更長,百姓遭受的災難也更多。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八王之亂”被形象地稱為“八壞”。

從此,人們把“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這兩個歷史事件聯系起來,形成了壹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