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習要想多記,多記,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的知識才不會忘記。歷史課和其他課壹樣,妳必須註意聽講。有些學生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他們能理解課文內容,只要考前背壹下就能應付。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雖然有些簡單的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更復雜的內容是死記硬背不了的。有很多歷史知識是必須要了解的,比如這些知識是什麽,為什麽會這樣,有什麽意義,有什麽影響等等。所以要把握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和來龍去脈;上課不專心聽老師的分析講解,就沒有用腦子積極思考。如果妳幻想考前臨時抱佛腳,那妳在臨場發揮的時候難免會煩躁或者自大,而別人則是無奈和迷茫。
2.善於化繁為簡,化繁為簡。
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非常復雜,我們無法死記硬背。我們可以采取壹些有效的方法,盡可能地簡化復雜的東西,以便記憶。主要方法如下:
(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壹些復雜的歷史問題時,就像解決數學學習問題壹樣,我們可以總結出壹些基本的公式,然後根據公式進行記憶和回答。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之後=準備+發生+結果。意義=功能+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事跡(包括思想、活動或作品)+影響力。作品=作者+寫作年份+內容+意義(或影響力)。這樣就可以把復雜的內容簡化概括,形成網絡記憶。也就是說,抓住幾個點作為支點,然後展開,就能快速記住基本內容。掌握這種方法,在記憶重要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國內外名著時,可以事半功倍。
(2)比較記憶法。人類歷史是按照壹定的規律發展的。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件或現象有壹定的聯系,同時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其具有各自的特點。比較記憶法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關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類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以防止其妄自尊大。比較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壹種重要的記憶方法,具體方法有:①比較性質相同但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如秦與隋的比較、漢唐的比較等。②比較壹些表現相似但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區分不同的性質,形成不同的概念。③對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進行綜合比較,以區別異同。比如近代中國的很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④中外比較。比如世界上最早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的比較,中國和西歐進入封建社會的比較,中國古代經濟技術發展和西方的比較。
(3)列表圖示法。表格圖示法是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將相似的知識連貫起來,形成體系的方法,使許多史實和復雜的內容清晰連貫,達到化繁為簡的效果。列表法最大的優點是簡潔醒目,是幫助記憶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復雜史料的記憶中。如古代變法(變法)、重大戰役、科學文化成就;近代史上五次外國侵略者侵華戰爭和中國近代史上黨的兩次重要會議;世界歷史上的三大宗教,資產階級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等。
(4)聯想法。可以分為縱向關聯和橫向關聯。縱向聯想就是抓住壹個歷史知識的要點,使之連貫,即以壹個歷史事實為基礎,既能聯系到前面發生的歷史事件,又能聯系到後面發生的事件。由點到線,就能記住這些歷史知識的內容。比如日本人占領中國的領土臺灣省,在《馬關條約》中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孫權派魏文至益州(即臺灣省),楊迪三次派人到臺灣省,元朝設立澎湖巡檢司,清朝鄭成功收復臺灣省,設立臺灣府。從這壹系列事件中,我們可以得出壹個結論,臺灣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簡單來說,直到二戰後期,《開羅宣言》才明確規定日本必須歸還侵占的中國領土。直到二戰勝利,臺灣省才回歸祖國,日本占領中國和臺灣長達50年。這樣,關於臺灣省的歷史知識就銜接起來了。橫向聯想法是將國內外同壹時期發生的不同歷史事件,或者不同時期的類似歷史事件聯系起來。初中《社會》第三冊和第四冊壹起學習中外歷史,這就要求我們以中國歷史為重點,把中外歷史知識聯系起來。例如,當我們談到中國明代的甲骨文時,我們會聯想到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歐洲的拉丁文字。
(5)弦線法。有並列關系的事件或人物可以用串法記憶,即按照課文的順序把相關內容串聯起來,只記住每個內容的第壹個字。比如王安石變法的五項內容,可以簡化為“青、募、農、黨、安”;二戰後期的四大重要國際會議,可以簡化為“開、德、雅、浪”。這種簡化的方法可以幫助妳快速記住課文。
3.巧記人名、地名、年份。
歷史知識的重要特點是需要記憶的人名、地名、年代多。如果把這些去掉,就不會成為歷史。學習歷史,記住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自然要下很大功夫,但不僅僅是死記硬背。也有可行的科學記憶方法。
(1)記名字。記住歷史上壹些重要人物的名字,可以抓住壹些人的特點來加強記憶。比如漢朝的皇帝都姓劉,宋朝的皇帝姓趙,晉朝的皇帝姓司馬。
記人名有兩種方法:串法和諧音法,特別適合記外國人的名字。諧音法是根據外國人姓名的諧音漢字來理解他們的姓名,使原來無意義的音節變成有意義的名詞或詞組,便於記憶。有的人不妨給他們起個外號,用諧音法(外號)盡可能流暢生動地記住名字,防止低俗、庸俗。對於歷史人物,不僅要記住發音,還要正確書寫。如果寫錯別字,之前的所有努力都白費了。例如,的“桓”寫成“恒”,“嬴政”寫成“嬴政”等等。
(2)記住地名。歷史學習中經常會記住很多地名,尤其是古今同義詞和外國地名,讓初學者感到頭疼,成為學習的絆腳石。這些地名怎麽記?
首先,在學習歷史地名時,壹定要借助地圖集加深理解,把握地理方位,形成正確的空間表象。如果學習“中國古代對外經濟交流”這壹章,有很多地名要記。妳必須在書本或地圖集前找出它的位置,才能記住它。學習隋代大運河,只有看地圖集才能記住壹個中心(洛陽)、兩個點(從東北到卓君,從東南到余杭)、四個斷面(從北到南),否則就會把方向弄錯。中外歷史上的軍事地名,要借助地圖集和其中的各種標記來記憶。
其次,記地名要仔細看課本上歷史地圖下面的古今地名對照表,以免把古今名稱相同但不是同壹個地方的地名弄錯。比如南宋趙構在應天稱帝,教科書上註明應天為“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稱帝,建立明朝,定都應天,這裏的應天在江蘇南京。兩個“應天”不是壹個地方。沒有看課本或地圖集上的註釋,就會被誤認為是壹個地方。
(3)記住年齡。時間概念是歷史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歷史學科的特點之壹。中外歷史綿延數千年(從原始人口算起的話兩三百萬年),也有壹二百年需要重點掌握。記住這些重要的年份不僅是歷史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初學者最難的方面。
那麽如何才能越來越快地記住歷史年代呢?
壹、區分公元前後,掌握年代和世紀交換算法。在學習中國和世界古代史的時候,很多同學往往只記得年份的數字,卻分不清是公元前還是公元後。我們如何辨別這兩者的不同?介紹壹個簡單的方法:如果是中國的歷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這件事,在它之前(即以西漢為界)發生的壹切都是公元前,之後的壹切都是公元;世界歷史可以以公元前27年屋大維在羅馬建立國家元首制度為界。這之前的都是公元前,之後的都是公元。比如斯巴達起義發生在公元前73年,而漢朝班超出使西域是在公元73年。
壹個世紀是100年。有些同學認為年和世紀之間的換算可以剛好除以或乘以100,其實是錯誤的。比如164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7世紀,1994不是19世紀,而是20世紀;同樣,中國第壹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建立於公元前21世紀,不是公元前2100多年,而是公元前2000多年。因為公元1是1世紀,101年是2世紀,1001年是11世紀,2001年是21世紀,依次。所以,如果把世紀換成年份,就要把世紀數減去1,再乘以100。同樣,將世紀數除以100,再加上1,得到世紀數。
第二,聯想記憶法。歷史上有壹些重要事件,經歷的時間是壹樣的,比如隋朝(581-589)的全國統壹,安史之亂(755-763),抗日戰爭(1937-1945),美國獨立戰爭(1775-)。
第三,比較記憶法。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幾件大事有時發生在同壹個時代(或世紀),如果把它們排在壹起,我們很容易記住;例如,公元前594年,魯在雅典實行了最初的稅畝和梭倫改革;1919,中國的五四運動,巴黎和會,第三國際的成立等等。
第四,用數字特征來記憶。有些時代的人物很特別,如果排列在壹起很容易記住。
壹個自然數排列:蒙古滅金1234,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於1789。
b兩個數字相同:1665438+金200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1818,馬克思誕生,1919,五四運動。
C.首尾數字相同:313年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獲得合法地位,383年泗水之戰,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646年日本改造成新的,676年新羅統壹朝鮮半島,979年北宋五代十國分裂結束。
D.時間間隔相同: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有時間間隔為2年、10年、100年、200年的歷史事件,可以用來計算年代或事件,便於記憶。
相隔兩年分別是:1911辛亥革命、1913二次革命、1915護國運動、1917護法運動、65438。
相隔10年:1851爆發太平天國革命,1861俄國廢除農奴制,1871巴黎公社革命,1蘇丹抗英大學。1884中法戰爭、1894中日戰爭、1904日俄戰爭、1914壹戰、1924第壹次國內革命戰爭、1934紅軍長征;1901《辛醜條約》、1911《辛亥革命》、1921《中國* * *產黨成立、1931》九年。
相隔100年,如:1492哥倫布到達美洲,1592朝鮮抗日;1127金滅北宋,1227蒙古滅西夏。
相隔20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始於1640,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1840年爆發第壹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記憶歷史學習的十種方法。
壹、分類記憶法
對歷史知識進行整理歸類,可以使知識有條理、有系統,既方便學生記憶,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比如《中國古代史》講完後,教科書的內容可以按照中央集權、社會經濟發展、稅制演變、土地制度發展、科技文化發展、民族關系、對外關系、農民起義、農民戰爭等進行分類。再比如,中國古代文化史的內容可以按照天文、醫學、農業、科技著作、繪畫等線索進行分類。通過分類,學生在鞏固知識上可以事半功倍。
二、“集中”記憶法
“集中”記憶法是將壹些復雜的內容進行歸納、濃縮,提煉為幾個要點,讓學生在壹個大綱中抓住重點。而如果展開要點,就能呈現歷史內容的原貌。
例壹,壹戰,可以“濃縮”成以下幾點;
背景:帝國主義國家為再次瓜分世界而形成的兩大軍事集團瘋狂擴軍備戰,加劇了戰爭危機。
時間:1914 ~ 1918。
後:(1)三條戰線。即:東線、西線、南線。(2)五大戰役。即:馬恩河戰役、馬祖爾湖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日德蘭半島戰役。
性質和後果:這是壹場帝國主義者之間的掠奪性和非正義的戰爭。它給交戰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第壹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出現了。
例2,美國獨立戰爭發展的線索,主要把握六點:(1)爆發:列克星敦炮火。(2)軍隊建設:第二次“大陸會議”決定建立大陸軍。(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獨立宣言》發表。(4)轉折點:薩拉托加更敏捷。(5)勝利:約克鎮的英軍投降。(6)和約:英美簽訂和約。
三、字符串記憶法
通過交叉鏈接,將同壹類型的歷史事件或同壹個人在不同時期的活動按照歷史發展的線索呈現給學生,便於學生理解和鞏固。例如,中國古代歷史上稅收制度的演變可以安排如下:
(1)春秋時期魯的“第壹稅畝”。
(2)西漢的“戶籍制度”。
(3)北魏的租契調和徭役制度。
(4)隋唐時期的租佃制。
(5)晚唐兩稅法。
(6)明末的壹種鞭法。
(7)清代分田入畝,征定銀。
再如初中《中國史》教材中李大釗主要革命活動的內容,散見於二、三卷的部分章節。教書的時候我整理成:(1)領導新文化運動;(二)領導五四運動;(3)建立每周回顧。宣傳馬克思主義;(4)參與成立中國* * *制作方;(五)參加國內兩黨和革命階級的統壹戰線的形成;(6)1927在北京英勇犧牲。
第四,歌曲和押韻的記憶方法
歷史年份、歷史朝代、某個朝代的政治名稱或封建帝王,學生用普通方法很難記住。其他的可以編成歌曲的形式。比如戰國七國的位置可以整理如下:
齊、楚、秦、燕、趙、魏、漢。
東南西北到中間。
再比如唐朝以後的五代十國名稱,可以編為:
五代:梁、唐、晉、漢、周,前後相加。
十國:南、北、漢、閩、楚、吳、
南唐南平前後的蜀,
而吳越並不疏忽。
五、趣味記憶法
有趣味知識的同學印象深刻,記憶牢固。因此,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結合課本內容進行教學,可以采用講歷史故事、引用詩詞楹聯、編謎語或使用同音字等方法,讓學生產生新奇感,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記憶效果。比如我在講巨鹿之戰的時候,簡單補充了“破釜沈舟”的成語典故。講楚漢戰爭時加上“最後壹戰”“四面楚歌”等典故。講赤壁之戰時背誦蘇軾的《赤壁懷古》等詩詞。講商鞅變法,用“欠三壺酒”的諧音告訴學生記住前359年的時間,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六、規律記憶法
歷史發展有其規律性。揭示歷史發展的規律,可以為預測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參考,有助於學生形成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比如,無論中國史還是世界史的內容,首先我要求學生註意它的目錄,在教科書的內容中明確社會發展的規律。此外,還可以從背景、過程、結果、影響等方面對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分析比較,找出規律。比如在分析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的原因時,雖然直接原因不同,但根本原因不外乎:(1)刑法殘酷,賦稅沈重,徭役、兵役;(2)土地高度集中;(3)自然災害等等。
七、聯想記憶法
在講授易混淆的歷史事件、年代、概念時,可以采用聯想的方法,幫助學生區分。比如,阿拉伯帝國在中國史書上被稱為“大食”。三個哈裏發國分別被稱為黑糧、綠糧、白糧。學生死記硬背,經常出錯。我在這段歷史的時候是這樣描述的:巴格達哈裏發國位於沙漠附近,氣候炎熱,人被太陽曬得發黑,所以被稱為黑糧;開羅哈裏發國位於尼羅河下遊三角洲,土地肥沃,農作物茂盛,因此被稱為綠色食品;科爾多瓦哈裏發國(caliphate country of Cordoba)位於大西洋東岸,俯瞰大海,無邊無際,壹片白茫茫,因此被稱為白食。三國的地理環境壹和國名聯系起來,學生就很容易記住。
八、圖形記憶法
圖解法的特點是形象、直觀、壹目了然。我說的是西歐封建國家的形成,我在這堂課上用的是下面這張圖:
(附圖省略)
教師展示這張圖表後,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這節課的中心內容。了解西歐主要封建國家是如何慢慢建立起來的。另壹個例子是在談到清朝初期的領土時,我會用坐標圖示法:
(附圖省略)
圖形方法的板書設計可以多樣化。它能形象地揭示復雜的歷史現象之間的關系,不僅能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還能幫助學生記憶知識。
九、比較記憶法
只有通過比較才能識別。所謂比較,就是將性質相同或相似的歷史事件進行比較,找出異同。比如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倫進行改革,擴大奴隸制的基礎;同年,我國春秋時期,魯實行“始稅畝”,標誌著我國奴隸社會國有土地制度的解體。再比如,457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標誌著西歐開始進入封建社會,而中國從公元前475年的戰國時期開始進入封建社會,比西歐早了近1000年。
比較的內容非常豐富。如果對比壹下中國古代歷次農民起義提出的口號,我們就意識到農民鬥爭的水平在不斷提高。通過比較《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醜條約》的內容,我們了解到中國社會是如何逐漸變成壹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我們還可以對比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和過程,對比日本的明治維新和中國的戊戌變法。
十、重復記憶法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復習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之壹。在教學中,教師要:壹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攻克難點,在課堂上反復強調歷史因素。創造各種條件,讓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內容、性質、意義、前因後果牢牢地印在學生的腦海裏。二、課後練習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描述課堂上學到的內容,並根據課本內容完整回答課文背後的問題和老師提出的問題。第三,單元練習,即對學生進行單元復習,重點是壹些教材。使學生進壹步加深對教材的理解,鞏固知識。四、綜合訓練是在某壹斷代史教學結束後,對學生進行的全面復習和訓練。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分類、總結、比較、分析和評價,進壹步增強學生記憶、表達、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