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雷斯·加爾多斯有78部小說,24部戲劇和65,438+05部其他作品,是西班牙著名的多產作家。他的作品主要表現愛國主義和民主思想。
第壹部小說《金權》(1870),描寫了1814年費迪南七世復辟後西班牙民主派的鬥爭,揭露了西班牙保皇派的醜惡嘴臉和他們采取的卑劣政治手段。故事發生在1820和1823之間。薩拉曼卡大學學生拉紮羅因參加學生運動被家鄉開除,與叔叔埃利亞斯收養的孤兒克拉拉相戀。拉紮羅因參加馬德裏自由派人士在“金泉”咖啡館的聚會而被捕入獄,後被保釋。國王費迪南德七世利用自由派內部激進派和溫和派的分裂,策動埃利亞斯變相進入“金權”,煽動對立情緒。拉紮羅揭露了他叔叔的陰謀。保皇派很憤怒,迫害拉紮羅。在拉紮羅和克拉拉在壹名軍官的幫助下逃離鬼門關後,拉紮羅的自由主義被粉碎了。
小說《勇者-過去的激進派歷史》(1872)中描述的故事發生在1804年。主人公馬丁·穆裏爾是壹個深受法國大革命影響的年輕人。他主張用民主自由的制度取代封建專制,建立不受宗教權利影響的自由光明的國家。他的父親是封建貴族的犧牲品,所以他更加憎恨他們。小說最後描述了他組織了壹場反對查理四世最喜歡的“和平公爵”戈多伊的暴動,他因被同夥出賣而被捕。
在1873~1912期間,佩雷斯·加爾多斯忙於撰寫數量眾多的歷史小說《民族軼事》。小說有五個系列46卷,1系列是關於反抗法國侵略的獨立戰爭,第二系列是關於費迪南七世回歸後對自由派的鎮壓,第三系列是關於從第壹次查理戰爭到阿方索十二世的婚禮,第四系列是關於伊薩貝爾二世的統治和第二次查理戰爭,第五系列是關於第壹次* * *和國家的失敗,以及16歲的阿方索十二世國王登基,“復辟時期。每壹卷都是獨立的。每個系列都以壹個中心人物的生活反映了壹個時期的歷史。這部傑作藝術地再現了西班牙民主革命的每壹個階段,從19世紀初開始,歷時70余年。
《民族軼事》第1卷中的特拉法爾加和第2卷中的查理四世王朝是整本書的引子,其中孤兒加布裏埃爾·阿拉塞裏參加了特拉法爾加海戰,直到拿破侖的軍隊在西班牙阿拉比雷茲戰敗,史實和虛構相互結合。在第四卷中,白林寫道,西班牙軍隊取得了反法獨立戰爭的第壹次勝利。第六卷《薩拉戈薩》和第七卷《羅納》描寫法國侵略軍攻占薩拉戈薩,人民寧死不屈,英勇頑強地抵抗敵人,突出了人民的作用。第九卷《佩西納·胡安·馬丁》記述了中國著名遊擊隊領袖胡安·馬丁的英雄事跡。第10卷《阿拉布爾之戰》描述了威靈頓指揮下的英軍與西班牙人民合作,在壹片慌亂中擊敗了拿破侖的軍隊。
在“民族軼事”的寫作過程中,體現了作者思想的變化。1系列有壹個中心人物薩爾瓦多·門薩·盧爾德。作者意在通過自己的活動展現傳統思想與新興思想的鬥爭,反映19世紀西班牙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的過程。其中壹個,愛國但政治溫和,是作者的自我寫照;但在19 (1898)之後,當他開始寫第三至第五輯民族軼事時,他的政治態度在絕望中發生了變化,這種悲觀主義在《七月革命》第三十四卷中表現得很明顯。
梅嫩德斯·佩拉約評論說:
“《民族軼事》是本世紀西班牙文學史上最幸運的創作之壹,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作品。這部作品上至貴族階層下至平民百姓,從工廠到學校,可以說是雅俗共賞。它讓很多不了解過去歷史的人知道了歷史的真相。這部作品給了人們正當的娛樂,給了年輕人熱愛祖國的教育……”阿佐林強調,這部作品“提高了國民意識”。
佩雷斯·加爾多斯的其他小說可以分為三類。類別1描述現代生活,如“悲傷的菲利普夫人”(1876)。小說的主人公貝貝是壹名年輕的工程師,他想和他的表妹羅薩裏奧結婚,並來到了這個小鎮。他計劃開辦工廠,發展教育,改變落後面貌,實現自由民主的理想。教會和地主,包括他的姑姑悲傷的菲利普夫人,發現貝貝的自由思想和行為擾亂了城鎮的封建秩序,並違反了它。此外還有《格羅利雅》(1877),講述了壹對青年男女的愛情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分離的故事。萊昂·羅奇的家庭(1878)描述了壹個思想自由的男人和壹個狂熱的天主教女人婚後發生的壹系列沖突。
第二類小說的特點是采用壹些自然主義手法,在寫作中更多地使用口語、民間習語和諺語。主題已經超越了對教會主義的譴責,觸及了復辟時期西班牙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剝奪遺產的女人》( 1881)描述了少女伊西多羅被教唆,試圖以假名繼承侯爵夫人阿蘭西斯的財產,但未能如願,從此徹底墮落。《曼索之友》(1882)描述了壹個教授為了成全弟子妮婭,犧牲了三個人的愛情和利益的故事。《福爾圖納達與哈辛達》(1886~1887)反映了1868年革命和波旁王朝復辟時期馬德裏資產階級的生活。其他作品有《森特諾醫生》(1883)、《悲傷》(1884)。
第三類小說著重描寫理想人物和烏托邦社會,明顯偏離現實主義傾向。《沒有理由的理由》(1909)就是這類作品的代表。其中有四部內容連續的小說:《托爾熱的馬達被燒》、《托爾熱的馬達被綁在十字架上》、《煉獄中的托爾熱的馬達》和《托爾熱的馬達與聖彼得》(1889~1895),描述了托爾熱的馬達這個高利貸者作為銀行家甚至議員的家族歷史,塑造了壹個狡猾、貪婪、貪婪的。第1部分寫道,托爾熱馬達心愛的兒子瓦倫丁身患重病,向上帝祈禱無效,認為上帝欺騙了他,於是加劇剝削作為報復。第二部寫的是托爾熱馬達娶了腐朽的貴族夫人菲德拉,買了侯爵的爵位,以此來爭取議員的席位。然而,在妻子和妹妹克魯斯的控制下,托爾熱馬達就像被綁在十字架上壹樣(克魯斯的意思是十字架)。第三部分描述了他的妹夫拉斐爾認為托爾塔馬達出身貧寒,嫁給他是家族的恥辱,所以強烈反對,刁難他。第四部,托爾熱馬達後期敬畏上帝,希望在死前贖罪,試圖“賄賂”聖彼得的化身岡沃雷納神父,以在遊說團獲得壹個家。英國文學評論家阿瑟·歐文認為,佩雷斯·加爾多斯筆下的托爾熱·馬達、莫裏哀筆下的阿巴貢、巴爾紮克筆下的葛朗臺這三個形象具有可比性。其他著名作品還有《天使格拉》(1890~1891)、《慈悲》(1897)、《祖父》(1897)。
佩雷斯·加爾多斯寫的七部劇本改編自同名小說,其中最重要的是《悲傷的菲利普夫人》(1896)、《祖父》(1904)、《聖金廷公爵夫人》(1894)和《埃爾克特拉》(65438+)。後者抨擊宗教狂熱,演出結束後引發群眾反宗教示威。此外,他還寫散文、遊記、回憶錄和政論。
佩雷斯·加爾多斯是西班牙著名的小說家和劇作家。是現實主義小說家的代表。曾與塞萬提斯並稱西班牙文學史上的“壹對高山”。